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本章導讀

新中國成立之前,由於人民解放軍擔負繁重的作戰任務,軍隊的領導機關主要是根據作戰任務的需要和便於作戰指揮而建立的,所以解放軍的領導機構實際上是一個作戰指揮機構。由於忙於戰爭及客觀物質條件的限制,各野戰軍和各部隊的領導機構的設定及編制不甚統一。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建立了統一的領導機構,黨和政府提出了建設強大的現代化國防軍的偉大任務。要建設國防軍,首先是必須建立全國統一的與國防軍相適應的軍事領導指揮機構。因此,隨著國家政治體制的建設和改革,軍隊亦建立健全了全國統一的軍事領導機構(中央軍事委員會、總部領率機關、大軍區、省軍區、軍兵種、人民武裝警察等),對全國的陸、海、空軍和其他武裝力量,實施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對國防建設和軍隊建設,實施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實施,從而保證了國防建設、軍隊建設和保衛國防作戰等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50多年來,國防領導體制進行了多次調整改革,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一、中央軍事委員會(1)

中央軍事委員會,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和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還有後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並統一指揮全國武裝力量的最高軍事統帥機關,負責黨和國家的最高軍事決策和指揮,依據黨的路線方針和國家的安全之需要,確定軍事戰略,領導軍事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軍委隨著國內政治形勢的變化而不斷發展變化。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制定了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其中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人民公安部隊受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統率。”10月1日下午,根據共同綱領確定的國家軍事制度,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任命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並組成新中國的最高軍事領導機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下設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

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決定,組成以毛澤東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成員共有28人,其中共產黨人21人,民主人士7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的成立,標誌著人民解放軍軍事領導機構正式列入國家的政權系統。會議任命為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的有: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以上原為軍委副主席)、程潛(起義將領),任命為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的有:賀龍(西北軍區司令員)、劉伯承(第二野戰軍司令員)、陳毅(第三野戰軍司令員)、林彪(第四野戰軍司令員)、徐向前(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一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葉劍英(華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華北軍區司令員)、高崗(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粟裕(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張雲逸(華南軍區副司令員)、鄧小平(第二野戰軍政治委員)、李先念(湖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饒漱石(第三野戰軍政治委員)、鄧子恢(第四野戰軍第二政治委員)、習仲勳(西北軍區政治委員)、羅瑞卿(公安部長)、薩鎮冰(海軍耆宿)、張治中(國民黨民主派)、傅作義(起義將領)、蔡廷鍇(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龍雲(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劉斐(國民黨民主派)。同時,會議還任命徐向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聶榮臻為副總參謀長。軍事委員會日常工作由周恩來主持,由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和總情報部主要負責人組成的聯席會議辦理。聯席會議由聶榮臻主持。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統轄和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及其他武裝力量。

10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會議。出席會議的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程潛、賀龍、劉伯承、陳毅、聶榮臻、粟裕、張雲逸、鄧小平、羅瑞卿、張治中、傅作義、蔡廷鍇、劉斐等18人。毛澤東主持會議,會議討論了人民解放軍繼續向全國進軍和建軍等問題。副總參謀長聶榮臻就目前軍事情況做了報告,各委員對今後如何肅清殘餘國民黨匪軍和建設新的國防問題發表了意見。會議決定設立國防研究小組,由張治中任組長、劉斐任副組長,聶榮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