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遼、夏兩國目前的形勢也不一樣,夏國國內政治比較穩定,內憂外患較輕,對軍隊戰鬥力的影響不大,而遼國卻是已被金國打了個半死,如今聽聞金國要再度對遼開戰,軍隊士氣早已低迷到了極點,較之夏軍更容易屈服。
更重要的是,察哥跟蕭察剌和耶律大石相比還有個本質的區別,他是真正的夏國皇族,是皇帝的親弟弟,他的身份也決定著他不會輕易投降。
綜合這些原因,鄭飛認為兵力較少但實際上戰鬥力要更強一些的夏軍更難對付,於是他才把主要兵力都放在了博州,讓那裡的天道軍把握更大一些,尤其是還把种師道與劉法也放在了博州,靠他們在西北打出來的盛名震懾夏軍!
事實果然不出鄭飛的意料,自從夏軍被圍後,發現上當的察哥立刻指揮大軍打了數次突圍戰,頭三天中更是天天血戰,戰況要比高唐城慘烈許多!
好在天道軍頂住了察哥的瘋狂反撲,併成功的實施了諸如挖圍城壕溝、炸博州城樓等一系列行動,對夏軍造成了巨大的心裡壓力。再加上十幾萬從京西、京東兩路緊急調集來的民兵在加入他們後所形成的“虛假”的兵力優勢,更是令夏軍感到絕望,至今仍成功將夏軍圍困在了博州城內。
只不過由於在此前時宋軍並沒有完全損毀夏軍的糧草,夏軍進入博州發現假糧倉時,察哥也沒有如蕭察剌一樣下令全軍忘乎所以的開懷大吃,所以夏軍的糧草狀況要比遼軍強很多,省著點吃,還能堅持住,目前仍與天道軍僵持著,但誰都知道這種僵持的情況不會持續太久,察哥隨時會破釜沉舟,跟天道軍進行一次決戰!
當前的情況正是,宋軍在一旁不懷好意的窺視著,夏軍也隨時都可能發動決戰,這些都迫使鄭飛必須儘快結束對遼軍的招降,然後立刻率領大軍南下馳援博州戰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