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二'苦陘,縣名,屬中山國,章帝改曰漢昌,自此已後,隨代改之,今定州唐昌縣是也。
注'三'馬色黑而青曰驪。
進圍鉅鹿,未下,王郎遣將攻信都,信都大姓馬寵等開城內之,收太守宗廣及忠母妻,而令親屬招呼忠。時寵弟從忠為校尉,忠實時召見,責數以背恩反城,因格殺之。諸將皆驚曰:“家屬在人手中,殺其弟,何猛也!”忠曰:“若縱賊不誅,則二心也。”世祖聞而美之,謂忠曰:“今吾兵已成矣,將軍可歸救老母妻子,宜自募吏民能得家屬者,賜錢千萬,來從我取。”忠曰:“蒙明公大恩,思得暛命,誠不敢內顧宗親。”世祖乃使任光將兵救信都,光兵於道散降王郎,無功而還。會更始遣將攻破信都,忠家屬得全。
世祖因使忠還,行太守事,收郡中大姓附邯鄲者,誅殺數百人。及任光歸郡,忠乃還復為都尉。建武二年,更封中水侯,'一'食邑三千戶。其年,徵拜五官中郎將,從平龐萌、董憲等。
注'一'中水,縣,屬涿郡。前書音義曰:“此縣在兩河之閒,故曰中水。”故城在今瀛州樂壽縣西北。
六年,遷丹陽太守。是時海內新定,南方海濱江淮,多擁兵據土。忠到郡,招懷降附,其不服者悉誅之,旬月皆平。忠以丹陽越俗不好學,嫁娶禮儀,衰於中國,乃為起學校,習禮容,春秋鄉飲,'一'選用明經,郡中嚮慕之。墾田增多,三歲閒流民佔著者五萬餘口。'二'十四年,三公奏課為天下第一,遷豫章太守。病去官,'三'徵詣京師。十九年,卒。
注'一'校亦學也。禮記曰:“鄉飲酒之義,主人拜迎賓於庠門之外,三揖而後至階,三讓而後升,所以致尊讓也。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聽政役,所以明尊長也。合諸鄉射,教之鄉飲酒之禮,而孝悌之行立。”鄭玄注曰:“春秋以禮會民於州序也。”
注'二'著音直略反。
注'三'東觀記曰:“病溼痺,免。”
子威嗣,威卒,子純嗣,永平九年,坐母殺純叔父,國除。'一'永初七年,鄧太后復封純琴亭侯。純卒,子廣嗣。
注'一'東觀記曰:“永平二年,坐純母禮殺威弟季。”
萬修字君遊,扶風茂陵人也。更始時,為信都令,與太守任光、都尉李忠共城守,迎世祖,拜為偏將軍,封造義侯。及破邯鄲,拜右將軍,從平河北。建武二年,更封槐裡侯。與揚化將軍堅鐔俱擊南陽,未克而病,卒于軍。
子普嗣,徙封泫氏侯。'一'普卒,子親嗣,徙封扶柳侯。'二'親卒,無子,國除。永初七年,鄧太后紹封修曾孫豐為曲平亭侯。豐卒,子熾嗣。永建元年,熾卒,無子,國除。延熹二年,桓帝紹封修玄孫恭為門德亭侯。
注'一'泫氏,縣名,屬上黨郡。西有泫谷水,故以為名。今澤州高平縣也。泫音*(工玄)**'胡涓'*反。
注'二'扶柳,縣名,故城在今冀州信都縣西。
邳彤字偉君,信都人也。父吉,為遼西太守。彤初為王莽和成卒正。'一'世祖徇河北,至下曲陽,彤舉城降,復以為太守,留止數日。世祖北至薊,會王郎兵起,使其將徇地,所到縣莫不奉迎,唯和成、信都堅守不下。彤聞世祖從薊還,失軍,欲至信都,乃先使五官掾張萬、督郵尹綏,選精騎二千餘匹,掾路迎世祖軍。
彤尋與世祖會信都。世祖雖得二郡之助,而兵觽未合,議者多言可因信都兵自送,西還長安。彤廷對曰:“議者之言皆非也。吏民歌吟思漢久矣,故更始舉尊號而天下響應,三輔清宮除道以迎之。一夫荷戟大呼,則千里之將無不捐城遁逃,虜伏請降。自上古以來,亦未有感物動民其如此者也。又卜者王郎,假名因埶,驅集烏合之觽,遂震燕、趙之地;況明公奮二郡之兵,揚響應之威,以攻則何城不克,以戰則何軍不服!今釋此而歸,豈徒空失河北,必更驚動三輔,墮損威重,非計之得者也。若明公無復征伐之意,則雖信都之兵猶難會也。何者?明公既西,即邯鄲城民不肯捐父母,背城主,而千里送公,其離散亡逃可必也。”世祖善其言而止。即日拜彤為後大將軍,和成太守如故,使將兵居前。
比至堂陽,堂陽已反屬王郎,彤使張萬、尹綏先曉譬吏民,世祖夜至,即開門出迎。引兵擊破白奢賊於中山。自此常從戰攻。
注'一'東觀記曰:“王莽分鉅鹿為和成郡,居下曲陽,以彤為卒正也。”
信都復反為王郎,郎所置信都王捕系彤父弟及妻子,使為手書呼彤曰:“降者封爵,不降族滅。”彤涕泣報曰:“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