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威斯康星州普拉維一名丈夫訴請離婚,理由是他妻子乘飛機外出旅行,保險公司將她買的保險受益憑證寄回家,他接到一看,受益“人”的名字寫的是他家的那條狗。

羅得島克蘭斯的一名妻子向法院提出控訴說,她的丈夫沉湎於兇殺案小說,每天晚上,他都要照書上的情節演練一遍。他經常叫醒她,叫她躺在地板上,模仿屍首。

以上種種導致“感情破裂”的原因,雖然更適宜成為拍攝恐怖片的素材,但是就“家庭倫理劇”而言,無論如何,都要比“感情破裂”這四個字來得更為真實而生動。婚姻雖已異化為倫常,然而以人心之叵測,畢竟也不能當它是人類的天性。所以,如果說通姦和賣淫是一夫一妻制的補充,那麼離婚就是通姦和賣淫的補充。區別在於,當一個一夫一妻制婚姻的故事被偏重於以通姦和賣淫作為情節上的補充時,拍出來的通常會是一部愛情片( 也可能是一部A片 );同樣的故事若以離婚作為情節上的補充,不管導演怎麼導,演員怎麼演,觀眾最後所看到的,就只能是一部家庭倫理片。

西式風俗,以物理硬度和密度不斷遞增的一系列物質來象徵婚姻的長久,例如,結婚1週年,叫“紙婚”,結婚 2週年,稱“棉婚”,以此類推,結婚25週年,是“銀婚”,結婚50週年,自動升級成“金婚”—— 然而,理論上,制度上,不管結婚多少週年,亦無論金婚、銀婚還是鈦合金婚,總有一種在婚後每一年,每一月甚至每一天都可能到來的“婚”,叫做“離婚”。我個人不喜歡離婚,這主要是因為我更不喜歡婚姻。只因還有離婚這一退出機制,我仍然願意對作為制度的婚姻保持一定程度的尊重。西北大學美女教授Laura Kipnis在《 對愛說不:一個論題 》( Against Love )一書中對婚姻所下的定義,比恩格斯還要生猛:“婚姻是人類做的一樁傻事,一項苦差。家庭就是古格拉群島,婚姻就是一條賊船,一種兒時玩過家家遊戲時便開始被灌輸的觀念,一個資本家為了不斷擁有可供剝削的人口而設下的圈套。”一個離不開的天堂就是地獄,一個離不開的地獄肯定不是天堂。因為離婚,古格拉群島以及“賊船”之類不一定就會變成天堂或遊艇,但至少可以令我們的電視劇變得比較好看。

不如不聚的好

如果一對夫婦連該不該離婚這種事情都不能自己拿主意而非得以“科學的”問卷測試作為決策之補充的話,那麼,我就有信心替恩格斯的理論作一點小小的補充,即除了“從它產生的那天起”出現的通姦和賣淫之外,從現在開始,一夫一妻制很有可能會正式加入一個新的補充,各位觀眾,它的名字就叫做考試。

考試以及問卷測驗之類通常多用來處理社會及公眾性的事務,一旦作用於離婚,便證明了婚姻的社會及公眾性正在不斷加強 ( 隨之而來是私人性的下降 )。由這種婚姻所組成或拆解的家庭,也許正是吉登斯描述的那種“社會整合性家庭”,即“當強有力的家庭紐帶不僅向內看而且向外看時……家庭關係是更廣意義上的社會生活結構的組成部分”。不管社會學家怎麼說,我不喜歡離婚,既不喜歡看到自己離婚,也不喜歡看到別人的離婚,尤其不喜歡看到自己或別人的婚要參考問卷測試的結果而決定離還是不離。如果婚姻是一種承諾,離婚就是背叛;如果婚姻是一紙合約,離婚就是違約;如果婚姻是建設性的,生產的,離婚就是解構的,破產的;如果婚姻是一個當時堅信自己其實只是半個人的人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之後的合法的合二為一,那麼離婚就是把一個完整的人重新分成兩半—— 惟一的作用,就像卡爾維諾借“分成兩半的子爵”之口所言:“被切成兩半其實是件好事,如此才會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人事物都不完整、才會知道這種不完整會帶來悲傷。”

悲傷,這就是離婚的全部。如果一對感情不合並且心智正常的夫婦要在回答過一堆問題之後才能決定各自去“理解這種悲傷”,那麼,婚姻制度對人類的異化無疑已躍上了一個新臺階,正如當初用來確認這兩個人出於愛情的自願結合竟要憑一紙毫不溫情的法律文書。

事實上,我個人對於離婚的恐懼主要來自於我對婚姻制度的長期以來的懷疑。當然,與以政治、經濟、風俗、宗族、生存甚至生理需求為理由的“秦晉婚史”相比,以愛情為基礎的“文明婚姻史”實在短得可憐。不過,既然今天我們對婚姻的談論無不以“愛情”的名義,那麼我的懷疑以及恐懼同樣也在於此。在這個意義上,即使是一對兩看相厭到忍無可忍的夫婦,離婚多少也會給他們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