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利地形防禦的中國步兵在幾乎沒有任何支援的情況下硬是頂住了德軍的猛攻,並利用夜幕的掩護,成功從德軍兩個師鬆懈的防線中無聲無息地鑽了出去。當這些中**隊重新向他們的美國指揮官報到時,美國將軍和他的參謀人員都驚呆了兩天前他們已經向上級報告這兩個中國師已經被德軍“全殲””
尷尬的美國人來不及解釋,立即把這些中**隊重新派往戰場,在那裡,中國戰士們再次勇敢地面對德軍的進攻進地了勇猛的硬撼。然而,在戰役結束後美**方卻死不改口,仍然在報告中聲稱兩個中國師被強大的德軍“擊潰””一些美**官為了推卸自己戰敗的責任,甚至聲稱中**隊“未經許可就放棄了陣地,一些部隊零星突圍,並被美軍及時收編””
有趣的是,德軍的戰報裡也大言不慚地提到他們成功地“殲滅。”了兩個頑強的中國步兵師,並俘虜了訪師的美國師長;雖然“這些狡猾的東方人扔掉武器後分散跑進了叢林,逃脫了德軍的圍捕,但他們作為一支作戰部隊已經不復存在了””只是到了戰後那位從德軍戰俘營裡放出來的美國師長憤憤不平,為了他自己的名譽與美**方打起了筆墨官司,對外人當然是聲稱要為他“英勇的中國部下”1平反。這位師長後來還寫了一部回憶錄,重點介紹了中**隊在歐洲戰場上的英勇戰績。不過,他把一切都歸功於中**隊所受到的美國式訓練和領導,以及他本人平時對中國部下們的“英明教導。”和“嚴格錘鍊””這份回憶隸曾經在後來的“巴黎和會。”上被列為中國為協約國事業所做貢獻的重要證據之一。
除了作戰人員外,中國政府還向歐洲提供了大量的勞工。數百萬吃苦耐勞、忍辱負重的中國勞工為協約國的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此勞工不但為協約**隊提供後勤保障,建造和挖掘工事,還有相當多的人進入到了英國和法國的工廠之中他們以中國人特有的聰明和極強的接受能力,很快便成為了不輸於白人的熟練工人這些成為產業工人的勞工極大的加強了因“失血。”而運轉不靈的英法工業生產。此外,還有相當數量的中國勞工進入到農業生產領域之中。
隨著以中美軍認為骨幹的協約**隊的不斷反攻,以及德軍在第二次索姆河戰役的毀滅,戰爭的風向迅速轉了過來。在義大利退出戰爭的訊息傳到日本時,立即在日本引發了一場政治大地震。在野的各黨派向執政的“藩閥內閣…”發動了強有力的挑戰他們利用國內重新膨脹起來的仇華情緒和民眾對政府的不滿進行發難,拉攏部分對政府的“軟弱。”感到憤慨的一些中小黨派,威脅將在議會里對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在內外壓力下,日本首相寺內正毅對他的內閣成員們宣佈:“我們必須要打仗了先生們!”(原來以前的參戰只是裝裝樣子,並不是真打)內閣立即透過了追加軍費預算和全國總休動員令並正式向美國尋求20億美元的戰爭貸款。
作為交換條件,同時也是為了能下山摘桃,日本政府同意向歐洲戰場提供10個師的部隊,從訓練補給、人事任免到作戰指揮都完全交由美軍負責,作為參戰部隊直接調往歐洲參加戰鬥。不過,日本陸軍部不同意把10個師就這樣拱手交給美國人,日本政府裡也有不少也害怕美國會把這10個師當炮灰使,以日本人的鮮血來換取美國大兵價值昂貴的生命。為此,日本軍方遲遲不肯讓步。(未完待續。
(二百零一)普利茅斯艦影
日本人的反覆無常激怒了美國人,美國政府終拒絕了日本人的要求,潘興在給威爾遜的報告中甚至稱沒有日本人協約國也一樣可以打贏這場戰爭,只要給中國人以足夠的援助,“我們便能夠得到比日本軍隊多十倍計程車兵,來壓垮德國人”。美國政府隨後向國會提交了一輪的援助中國的提案,並得到了批准。
經過數次增兵,在歐洲戰場的中**隊已經達到了近100萬人,但為了能夠盡的打敗德國,英法兩國再次照會美國和中國政府,要求再提供200萬人的作戰部隊。後的決定是中國和美國各提供100萬人,由於中國的財力難以負擔這些軍隊的補給,在經過多方協商之後,確定了這些部隊將全部由中國提供,但這些部隊的軍費及裝備全部由美英法三國提供(主要是美國提供)。
在看到中國在美國的支援下拼命擴軍之後,日本愈發的感到自身的安全受到了威脅。為了阻中國無限制的繼續擴軍,日本人運用在中**政兩界的影響力,開始了廣泛的活動。
在中**政兩界以及民間,其實仍然存有很強大的親日派勢力,這些人當中很多人都曾在日本留學或受訓,與很多日本軍政要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