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固定安裝的,只能探測在發射器和接收器之間的狹窄波束內的100多公里內的飛機。這套系統被命名為“壹型電探”,在日本本島少量部署,改進後幾年內部屬了100多部,甚至在南部朝鮮沿海和西伯利亞也有。這種系統設定是相距100多公里兩端,一端是無線電波發射器,另一端裝接收器,飛機在兩端間的無線電波束中時,接收器會有異常訊號。由於連飛機距離都測不了,只能知道有飛機在這條線上,可以說相當原始,軍用價值很有限。
由於日本在新式的更精確的脈衝雷達方面進展緩慢,於是找到了軸心盟友德國。在1940年年初,日軍方技術人員秘密訪問德國來交流各自技術發展。日本海軍和陸軍各自派出自己的技術小組,並且他們的行程安排上也沒有一點溝通和合作,德國人分別接待了2次相同目的的訪問團。
當這些人到達德國後,德日雙方也沒有以誠懇的態度來交流技術。德國人雖然讓日本人考察了他們的防空預警雷達一段時間,也看到了新式“弗瑞亞”雷達,但德國很本不告訴他們的“弗瑞亞”雷達用來做什麼,同樣日本人也沒告訴德國他們研製成功了微波空腔磁電管。德國人一直認為日本人沒有什麼在他們面前值得一提的東西,日本人也是這麼想的,“德國這方面也許早領先我們了。”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