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絕對不會是出在他自己準備不足的前提下。
而如今,雖然外人不知道張居正單獨去向葛守禮道歉的事情,但是倘若是有人知道的話。在這種前提之下,張居正的道歉之意是昭然若是,所有人都明白,張居正絕對不會是單純地為了給葛守禮道歉的,畢竟那樣多沒面子。張居正是帶著目的的,那就是想要讓葛守禮在朝中替他,替他的《考成法》說說好話。
但是,其他人倘若知道這件事情的話,不從個人感情的因素上考慮,只是單單考慮成敗的問題,並沒有多少人是看好張居正的,畢竟他的目的也實在是太過明顯了。而葛守禮同樣如此,恐怕張居正道歉完了之後還不想走,想要說什麼卻沒有開口的時候,葛守禮就能立刻想明白他必然是有事情有求於他。
而再張居正告訴他是關於這件事情之後,葛守禮會怎麼做?還會不會接受張居正的道歉?還會不會幫助張居正?很多人都不看好。畢竟,之前所生的幾件事情,雖然和葛守禮之間並沒有什麼關係,但是葛守禮還是毅然決然地站了出來說了公道話。這雖然是讓人無比敬佩的舉動,但是卻也很是讓人擔心,生怕葛守禮會因此而遭遇到什麼麻煩。
而事實也正是如人們所擔心的那樣,麻煩果然是隨之而來。以馮寶和張居正為代表的兩人,對於葛守禮的這種抵抗表現的尤為激烈。
雖然說在那些事情上面,馮寶才是打頭陣的,畢竟也只有馮寶和高拱之間的敵對關係是如此的強烈,以至於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而張居正與高拱之間,雖然也是由友情轉化成了恨意,而且那份恨意也不必馮寶與高拱之間的輕了多少。但是,張居正就算是再壞,也並不是一個不死不休的人。那時候,馮寶已經是被逐出了朝廷,帶著無比的失落黯然離開了。這對於張居正來說,也就夠了,他明白,無論如何,就算是高拱再想,以他如今的年紀和帶著一身屈辱離開的情況,以後也是絕對無法翻起什麼波浪了。
然而,就是因為馮寶的不依不饒,而張居正那個時候正是要鞏固自己與馮寶之間的關係的重要時刻,所以他只能夠跟著馮寶一起繼續對付張居正。雖然說那個時候,張居正的心中對於這件事情並不算是反對的,但是說到贊同,卻也未必,畢竟誰沒有個可能失勢的時候。
只不過,太監和大臣可不一樣。大臣就算是失勢了,將來或許還會有再起的一天,無數的例子已經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張居正即便是因為馮寶的原因而不得不對高拱落井下石,但是心裡面還是想要留下一些餘地的好。
但是太監就不一樣了。一個太監,尤其是站在馮寶如今這個高度的,整個大明朝身份權勢也是第二個如此之高的太監。一個受到恩寵的太監一旦失勢,那麼下場可是相當慘痛的。
一個大臣,一個身居高位的大臣。他能夠走到那個位置,其中不乏利益關係的牽扯,以及對於政敵的打壓和排擠,甚至也少不了一些黑暗、血腥的手段。但是,一個大臣想要上位,也同樣是少不了友誼,共同的理念。
而一個太監,一個身居高位的太監。在一個太監上位的過程中,卻是沒有那些“無聊”的共同理念,或者是志趣相投的友誼之類的東西。他們所有的,就只有單純的爾虞我詐和互相的爭鬥了。所以,一個太監,特別是一個身居高位的太監,一旦失勢,那下場絕對是相當慘痛的。畢竟這種被統治者所信任的人,一旦失勢,那就意味著他當真是做了什麼極大的壞事,所以被處罰的也是很重。不見歷史上那些身居高位卻是犯了大錯的太監,要麼就是被當場處死了,要麼就是被放到哪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去看守陵墓了。而等到那個時候,花了那麼大的力氣,陷害了那麼多人而登上高位的太監,只被利益關係所牽扯的太監,那是絕對不會有什麼人來幫助他的。想要重新回到那過去的輝煌,絕對沒有可能。
馮寶自然是明白這個道理的。所以他現在如此的瘋狂,瘋狂到讓人覺得有些疑惑的地步,實際上是他明白,自己一旦失勢就什麼都沒有了。既然到時候自己就很有肯能什麼都沒有了,也無法再回到輝煌,那就趁著現在自己有權力的時候,多多弄些,多多享受。而且,如此的瘋狂之下,自然也是讓很多人對於馮寶產生了極大的懼意,這一時半會地也根本就沒有人敢動他。即便是動,有著如今執掌朝政大權的李太后在背後給他撐腰,張居正在明面上幫著他,而且他自己還有東廠這個比之錦衣衛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力量的存在,也根本就沒有人能夠動得了他。
別說如今的小皇帝朱翊鈞年紀幼小,而且還沒有執掌大權。但是將來就算是朱翊鈞親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