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雖然二人都沒什麼準備,但是也絕對要破壞掉葛守禮的接任之事。
當天下午,就有朝中的文武大臣們聯名上奏,推薦葛守禮為吏部尚書的奏摺被放到了李太后的跟前。
對於這件事情,李太后並不是太過關心。在她看來,自己已經有了馮寶這個大太監和張居正這個內閣輔來把持朝政,對於她來說也就已經夠了。至於由誰來接任這吏部尚書之位,老實說李太后的心裡面並沒有太多的計較。而且在她看起來,葛守禮也是很不錯的人選。
李太后是直接命人將這份奏摺交到了小皇帝朱翊鈞的手裡,讓他來看著辦。但是在這裡面,卻是出了問題。
李太后派去送奏摺的人是個太監,而且還是馮寶的心腹。這個太監根本就沒有將奏摺交到朱翊鈞的手上,而是直接送到了馮寶那裡去。馮寶拿到了奏摺之後,也沒有功夫生氣,直接找來了張居正商議。
顯然,他們兩人是絕對不能讓這份奏摺被朱翊鈞看到的。朱翊鈞雖然聰明過人,但是畢竟還是個孩子,而且還沒有真正地接觸到什麼權利,所以他對於這些事情,一般都是會輕信的。特別是這麼一道,朝中那麼多的文武大臣們聯名上奏推薦葛守禮接任吏部尚書之職的奏摺,若是被朱翊鈞看到了,他絕對會馬上就同意下來。
馮寶和張居正自然是不能夠讓這種事情生。他們扣下了這道奏摺之後,是趕緊又寫了一道奏摺上交給朱翊鈞,自然,其中推薦了別人。
雖然說朱翊鈞沒有見到那道文武大臣們聯名推薦葛守禮的奏摺,但是朱翊鈞心中也明白,如今朝中對葛守禮的呼聲是相當高的。所以當他看到了張居正這道推薦別人的奏摺之後,就馬上找來了張居正,想要問個明白。
於是,張居正到了之後,朱翊鈞就問他,為何不推薦葛守禮。
而張居正並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而是介紹了自己所推薦的人,並且一番保證,此人絕對能夠勝任吏部尚書之職。
不過,朱翊鈞顯然是想要弄個明白,在聽完了張居正的話之後,他還是繼續問他為何不推薦葛守禮的原因。
而張居正卻是一副支支吾吾,不肯說話的模樣。這實際上是張居正所想的辦法,他故意做出這麼一番模樣,就如同有什麼難言之隱一般。
果然,朱翊鈞對此也是有了興趣,追問他:“滿朝文武大臣們都對葛守禮接任吏部尚書這件事情很是贊同,而且葛守禮在朝中的風評一向不錯。為何張先生不推薦他呢?葛守禮不是個老誠之臣嗎?”
張居正還是一副有些不太想說話的模樣,矇騙朱翊鈞,說道:“葛守禮非老誠之臣。”不過張居正的話也就說到了這裡,沒有往下說。
但是,顯然這也就足夠了。
第五百三十九章 混亂之局
第二天,早朝之上。(看小說到網)正當滿朝文武大臣們都滿懷信心地期待著葛守禮接任吏部尚書的那道詔書被頒發下來的時候,甚至是平日裡都能夠喜怒不形於色的葛守禮本人,都覺得自己這個尚書事做定了的。然而,卻是得到了一個無法令他們滿意的答案。
果然,接任吏部尚書之職的人不是葛守禮,只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庸才而已,而且這個人也明擺著早就已經歸到了馮寶之下。
對此,滿朝文武是氣憤的很,這件事情裡面顯然是有什麼內幕的。不過氣憤歸氣憤,但是既然這詔書已經下來了,那也就沒有更改的餘地了。
令眾人們想不通的是,他們不知道為何會看上那麼一個庸才。雖然說如今不論是李太后還是小皇帝朱翊鈞都對馮寶和張居正信任的很,但是想來這兩位還不至於如此偏袒這二人,以至於不顧朝廷的大局,將吏部尚書這個如此重要的職位交到一個庸才的手中。顯然這後面是有什麼事情發生了的。
但是,這也只不過是眾人的猜測而已。雖然說這種猜測非常的靠譜,事實也就是那麼回子事,可是不知道實情的人們也自然是沒有說什麼的權利了。再說了,如今李太后掌握朝政,倘若這是李太后的意思的話,那麼他們也只有認了。雖然說去討個說法也是可以的,但是畢竟那是太后,可不是這些大臣們想見就見的。
而且葛守禮本人,雖然沒有能夠接任吏部尚書的職位,他也是有些失望的。不過葛守禮就是葛守禮,他可不是那種因為一點點小事就要鬧翻天的人。所以他雖然是失望,但是卻也沒有特別執著於此。
不過當他們知道這一次的詔書,包括選擇人選等等事宜,完全都是由朱翊鈞一人做的決斷之時,這些大臣們的表情可就是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