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情況,會導致有去無回。打仗,最忌諱的就是這種孤注一擲的打法。
高階將領們生活無憂,怎麼可能去冒這個險,一下子都啞口無言,呆在那裡。
“朕只要五千勇士,替大明百姓報仇,揚我大明國威,得勝歸來之後,不管傷殘皆入三千營。”崇禎皇帝說完之後,走回自己的御座,坐下看著底下這些騎卒的反應。
臨時校場靜悄悄地,沒有人發出聲音。每個人都在緊張地思索著,畢竟這不是兒戲。
崇禎皇帝也是成年人,雖然他很想看到他一說完就有人站出來的情況。但他知道現在出現這個情況不現實,因此他耐心地等著。
出乎意料地,第一個站出來的是一個小兵,站關寧軍佇列裡面的小兵。
第三百二十二章 組建遠征軍
“朱元中要為趙大帥,為死去的兄弟們報仇,願往。”聲音堅決響亮,傳得很遠。
全場的目光一下全部集中了過去,看著站起來的朱元中置生死於度外,昂首挺胸地站那。
崇禎皇帝看著遠處那個站起來的騎卒,雖然聽不清他說得是什麼,但能看出他是存了死志。
就在這時,點將臺前面也忽然站起一個人,抱拳向臺上道:“君憂臣死,末將願為君分憂!”
崇禎皇帝的目光看了回來,發現是曹文詔,暗暗點頭,身為參將,為君決死出戰,不錯。
左良玉單膝跪地上,看到有人開始陸續站起來,參與對蒙古的孤軍突襲戰。再看看在點將臺上的崇禎皇帝和內閣輔臣,心裡想道:這次場面如此隆重,是因為那臺上的大人物都非常看重這次的對蒙作戰。雖然危險,但如果能立下功勞而回的話,比在關寧軍中一步一步的往上爬要好太多了。富貴險中求,不死鳥朝天,拼了。
左良玉下定決心後,毫不猶豫地站了起來。
像他這樣純粹是為了博一把富貴而參與進來的人並不是只有他一個,那些渴求富貴而又有腦子人中,有不少站了起來。
黃闖子常得母教導,食君之祿,當做忠君之事。之前聽了崇禎皇帝的話,已有動心,但又擔憂老母,因此未曾馬上站起來。
接著他發現曹參將站了起來,然後連他一向看不起的紅臉漢都站起來了,他的天平傾斜了,忠孝不能兩全,唯有盡忠了。而且皇上說過只要得歸,不論傷殘,皆入三千營。這待遇就沒法說了,憑著自己的本事,未必回不來。以後要有了富貴,不但孃的生活無憂,自個的酒錢也會有了著落。
黃得功想到這裡,也不再猶豫,站了起來。
崇禎皇帝在臺上看著幾萬單膝跪地的騎卒慢慢地像開花一樣,不斷的有人站起來,心裡不由得點點頭,大明軍隊中還是不乏忠義之士,並不全是混吃軍餉的大頭兵。
站起來的人數從少到多再到稀稀落落,最後再沒人站起來,大約只有一刻鐘左右。
崇禎皇帝略微估計了一下,大概就五六千的樣子,這和孫師傅事先估算的人數差不多。
雖然組建一支騎軍突襲蒙古部落已經足夠,可在崇禎皇帝的心裡還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站起來。
但大部分人還是把自己的命看得最重要,哪怕蒙古韃子殘暴,殘害大明百姓;哪怕君父愁白了頭髮;哪怕有一個錦繡前程在前面等著自己,所有這些加起來,都沒有自己的命重要。
孫承宗看看差不多了,就出列對崇禎皇帝道:“陛下,臣看已經足夠多了。再多的話,萬一全部失陷在草原,朝廷也損失不起。”
他沒有直白地向崇禎皇帝說不用再等,沒有人願意再為君父分憂了這類的話,而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向崇禎皇帝稟告,選拔騎軍的事兒到此為止吧。
崇禎皇帝心裡也是明白這一點,他微微點頭算是回應了孫承宗。
孫承宗見崇禎皇帝向他示意,就轉到臺前,宣佈選拔結束,而後恭送皇帝回宮。
等崇禎皇帝帶著內閣輔臣離開臨時校場之後,留下來的孫承宗命令參與遠征軍的軍卒到左側臺前集合。
臨時校場裡的人群馬上開始動了起來,從各個方陣走出一個、二個人,慢慢地匯聚成一堆、兩堆人,在校場左側臺前按官職高低聚集。
等這些人聚集完畢之後,白杆軍就把他們和那些還跪地上的騎卒分隔了開來。
臨時校場彷彿割裂了一個角,這個角上的人都是站著的人。
然後孫承宗又釋出命令,讓那些還單膝跪地的騎卒按序前去臨時校場入口處領取京畿之戰大捷的賞銀,而後回營不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