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有什麼猜忌,但權力這個東西,時間久了,肯定就會不一樣了。
李世民能放心他李超一直手握重權?
伴君如伴虎,給皇帝打工,還不如回家自己創業,雖然經營的領地其實也是皇帝家的分公司,但好歹分公司他能有三分之一的股權,而且去了,能做主啊。
比起在朝廷中樞,自由輕鬆的多。
這兩年,李超覺得自己很累的。
心更累。
他不願意整天忙碌於案牘,也不願意天天奔波在外,連與妻妾孩子們一起的時間都少了。
他從現代穿越到大唐,雖然不是主動穿越來的,可也從沒有想過要稱王稱霸。現在又不是亂世,何必這麼辛苦呢。
亂世已經結束,就做一個盛世崛起的見證者不好嗎。
更多的享受人生其實挺好的。
要說李超也是想做些事情的,比如說推動分封,推動工商業的發展,其實這些,既有為家族考慮的因素,也是想讓大唐更加的繁榮富強的。
還是那句話,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
李超也打過不少仗,親眼見到過戰爭的危害。
“你是一個異類。”
魏徵跟李超說話沒有什麼顧忌,雖然李超不論官職還是爵位都遠高於他,但兩人私下論交,卻是忘年交。
“邊疆上的領地,對於你來說真的這麼有吸引力?男兒大丈夫,難道有機會高居廟堂的時候,不應當抓住機會嗎?你不想與皇帝一起共同創造一段貞觀盛世的佳話?不想青史留名?”
對於許多讀書人來說,官居一位,成為朝廷宰相,特別是輔佐君王,開創一段盛世,那是終極理想,所謂達則兼濟天下,正是這種思想。
可魏徵卻看不明白李超,李超有本事,有能力,他能文允武。編書著說修史,是無數讀書人眼裡的文宗大豪,是學術上的大家,還是兵法上的大師,用兵的名帥。
而且他還有許多治國的本事,不只是會寫會說,關鍵還是懂經濟會政治,李超入中樞為相兩年,主導了多件大事。
不論是剿清那些亂世的餘孽割據勢力,還是抵禦突厥,敲打吐谷渾,甚至是主持稅制改革,推行救災賑濟計劃等等,他都做的非常出色。
這樣的一個人,還這麼的年輕,比皇帝還年輕兩歲。
可才二十五歲,才當了兩年宰相,卻居然想著激流勇退,想著去那邊疆當什麼領主諸侯。
魏徵想不通,也無法理解。
一塊破領地,比的上成為一個青史留名的名相賢相?
“把領地經營好,不僅對於大唐有益,成為朝廷邊疆屏障,而且對於灞上李家來說,也有長遠的巨大益處。經營好了,有了這塊領地,灞上李家,就能成為真正的大唐名門。”
魏徵搖頭。
這又是他與李超的一個分歧之處。
他是讀書人,讀的聖賢書,想的更多的是天下,是朝廷,是國。可李超呢,明明是那麼有本事的人,腦子裡卻總想的是家。
魏徵覺得讀書人應當為朝廷效力,輔佐君王,開創盛世。李超卻想著埋頭建設自己的領地,想著壯大自己的家族。
“魏公,若是小家都沒有,哪來的大家?都說人恆產然後有恆心。我灞上李家經營領地,這領地也不會脫離大唐,只會是大唐的一部分。甚至因為處於邊疆,還會永遠成為大唐的一個屏障,領地諸侯們,不會因為有了自己的領地而與朝廷背離,相反,封地諸侯們與朝廷的關係更加緊密,一榮共榮一損共損,這是與國休慼的關係。”
“陛下絕不會同意你此時離開朝廷的。”魏徵搖頭,不管李超怎麼說,皇帝也不會在此時放李超離開。
就算皇帝能理解李超的話,他也不能在李超眼下剛凱旋入朝,就讓他去領地。那樣的話,別人只會誤解,會以為李超是被皇帝流放,罷免。
況且,朝廷確實很需要李超。
“我要去御史臺,你還是會做尚書令,另外告訴你,陛下要召回蕭瑀和陳叔達,這兩位依然擔任尚書省左右僕射之職,並且會加中書門下平章事銜。尚書省三個空缺的主次官都到位,而且全都進中書門下,成為宰相,陛下對於尚書省期望很大。”魏徵在尚書省呆了一段時間,也明白自己並不擅長那些,但他相信,李超卻是完全能夠勝任的。
事實上,皇帝要任李超為尚書令,已經早已公開的事情,中書門下和朝會上都討論過,對於這個任命,朝中上下,出人意料的,並沒有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