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74章 國務卿

享受免費的義務小學教育,但在這裡,他們卻還得半工半讀。

第天都有商船自琉求、泉州等地前來呂宋,運來船船的各種建築材料,還有糧食等。

許多招募的工匠也隨船過來。

但移民卻很少。

運來的多以琉求的山夷為主,漢人極少。

有些漢人前來,也不是來移民的,而是聽聞了呂宋有金子前來淘金髮財的。

對這些人,張超也表示歡迎。

現在呂宋已經堪探明瞭數處金礦,其離呂宋港最近的處金礦就是此前發現許多狗頭金的那處。

那是最容易開採的個露天金礦,甚至有許多被溪流衝涮出來的砂金。

金礦是歸屬於張超的,那些來淘金的人可以去礦上開採淘洗,他們淘出來的金子必須出售給張家,張家收購。

收購價當然不會很高,但如果運氣好,肯定也是能發財的。

張超面招募人過來淘金,面也開始宣佈呂宋的土地政策,可以自由買賣,從官府手裡第次買賣土地不須交契稅,以後轉手交易則需要交納契稅。

土地價格比較便宜。

畝地不過幾百錢。

誰都買的起,只不過有條附加規定,買下的地必須開墾種植,若荒蕪兩年及以上,呂宋朝廷就有權沒收。

這是為了防止那些有錢人趁低價囤地,這與張超的需要不符。

張超賣地,是為了吸引人過來開墾種地,吸引人口。

為此,對於百畝以內的地,甚至還有極大的優惠。若是肯直接移民過來,在呂宋落戶,張超甚至按每丁百畝的標準,免費授田給新移民們。

目前呂宋軍已經攻破了好幾百個小村子,抓了有大約五萬多個呂宋土著奴隸,其青壯有近兩萬。

歸附的土著也有好幾百個村子,大約得有小十萬人口。

進展還是非常順利的,前來的淘金客大約有了三千多,而琉求來的夷人移民大約萬,漢人移民就較少,目前只有千多。

現在張超正在出臺個政策,旨在鼓勵新建的呂宋軍千將士們把家眷遷移過來。

為了吸引他們把家眷移來落戶。

張超也是很下血本。

不論老幼,直接按丁口算。

每口分田百畝,若是帶奴隸來,每個奴隸還分地二十畝。

士兵家眷移民所分的土地,耕種滿十年,就為私人財產,人死了也不再收回,可自由買賣。

甚至最初十年,都是免田賦的。

對張超來說,田賦年才收幾個錢。

他有充足的財力可以補貼這塊,他現在有的是錢,缺的是人口。

呂宋群島、渤泥群島、望加錫群島等諸島,合起來兩萬多個大小島嶼,他的呂宋國地盤可謂是相當大的。

暫時還只能先開發呂宋島,先在這裡建立呂宋國的王都,以後再往南發展。

好在這裡距離張家的大本營琉求近,距離張家另個西南大本營欽州港,也不算遠,都有安全的航線。

糧食等各種物資源源不斷的運來,讓這裡的發展,可謂是加上了發動機。唯不足的,還是漢人的不足。

每天都有土著被俘虜送來,呂宋港現在成為了個巨大的工地。

光是呂宋土著和琉球山夷,就有不下十萬人了。

這些人操著各式各樣的土著語言,僅會點點漢語,要指揮著他們築城墾地開礦,全靠著極少數的漢人。

要不是張超有千呂宋軍,都鎮不住這場子。

如果沒有更多的漢人到來,那隨著土著的不斷增加,張超的呂宋王都建成之後,只怕就遍地都是土著了,想到那種情景,他都覺得頭皮發麻。

土著太多,到時就不是他同化土著,而是土著同化他了。

幾百裡的呂宋平原,土地肥沃,氣候也好,雨水還足。

張超規劃部分種植糧食,糧食能保障呂宋島上所需要就夠了,剩下的土地種甘蔗,以後榨糖,還能深加工。做椰子糖之類的,總之,糖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

現在大唐的糖可謂是享譽東西方,既有原這麼龐大的糖內需市場,也有歐洲這個龐大我外貿市場。

糖產量遠遠沒有達到飽和,以呂宋的氣候環境,種糖可比種糧划算多了。而且他甚至還準備在呂宋培育種植茶葉,若是這邊能種植茶葉,以這邊充足的土地資源,到時建立龐大的茶葉園,就跟歷史上英國人在印度建茶園樣,可是非常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