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州今天的一切,也是洮州府兵和官吏們一起努力才打下來的局面。讓他們分享洮州的紅利,這才是健康長遠的。
張超把洮州的收益算的很清楚,每月給朝廷上繳部份,給各軍府、州縣衙截留部份自用,然後又拿出不少來做為紅利,分給洮州的府兵和官吏們。
甚至就是普通的移民,也能享受紅利。
他們不是直接分錢,而是能享受到官府的許多政策上的優惠,比如官府出錢建立的臨潭書院,就是免費供洮州子弟讀書。現在還準備在各縣、鄉也建學校,方便百姓子弟就近讀書,以後鄉學可能說是初小,縣學就是高小,而臨潭書院就是一所中學,甚至可能成為一所大學。
官府有錢了,還會拿出錢來給百姓修路、修水利,為百姓準備好的糧種等等,這都是給百姓的紅利。
不只是發錢才是紅利,免去許多負擔,也一樣是紅利。
一般情況下,洮州這種高福利是無法維持的,但邊市的繁榮,是助推。尤其是兩場征討,更是讓洮州府庫豐厚了。
“府兵們要自備裝備,要備刀、箭,要備馬騾,這些都得花費很高。過去中原點選府兵,都是選的富裕之家子弟,因此這些負擔不是問題。但在我們洮州,有近半的府兵,那都是些窮人子弟,沒有積蓄。若沒有這些收益,他們自己置辦不齊裝備。更別說還能自己買馬養騾子,裝備不齊,咱們洮州的戰鬥力可就得下降。”
“再說了,府兵們雖然分了很多地,家裡移民過來時,也賣房賣田換了點錢,但這裡還多是片荒蕪,要開墾這些荒地,建成米糧川,可不是一日兩日就能成的,得需要不少前期投入。”
邊關不比中原腹地,府兵又不是職業兵。
他們是耕戰屯守,花費的訓練和值守的時間也比中原要多,危險也遠高於中原,若是沒有些收益,哪來的積極性。
“賓王,將士們的功績依功考核升賞也要儘早做出來,該加勳的加,該升職的就升。我們計程車兵打了場大勝仗,這又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車騎將軍以下的晉升,我可以直接批了。車騎將軍以上的功賞,我還得呈遞朝廷批覆。”
有功則賞,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張超必須得保住了有功必賞這塊招牌,這樣洮州的府兵們才會更有幹勁。大唐的府兵在中唐之時就崩潰了,為何?
府兵轉向了募兵,戰鬥力也開始降低,大唐也由盛轉衰。
為什麼出現這種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田地兼併加劇,均田制名存實亡,朝廷新點府兵,可卻沒有田可授了。府兵的田也不再足授。
其二,就是有功無法賞。唐初之時,功績幾乎都能兌現。立了功就能升職加勳晉階,得了勳能有勳田,升了職能有永業田、職田,普通府兵也能升官。
但到了中唐之時,這些幾乎都無法兌現了。
府兵甚至常年在邊地戍衛,多年不得輪換回家。拼命打仗,卻往往很難升職,多是給些勳,卻是空勳,沒有勳田永業田。
還依然得自備裝備,往往府兵輪到戍邊或者受召出征,就得破產置裝。
府兵越打越窮,那些地主子弟、自耕農們都不願意去當府兵,轉而讀書去考科舉,最終府兵制和均田制一樣就崩潰消亡,只能代以募兵制。
募兵制的兵源素質,以及士兵的戰鬥力等,都遠不如府兵了。
募兵制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老兵油子,也出現許多吃空餉、空額等的情況。安史之亂前,唐軍已經在與契丹、突厥、吐蕃等外族的交戰中,敗多勝少了。
有一個良好的激勵制度,才能讓府兵保持高昂的戰鬥意志,以及極好的戰鬥水平。
“等這次交易大會後,我要求在原黑冶利部的地盤上修築軍堡,加寬道路,把那三百里地納入我洮州。”
“這......”
馬周真的很服張超,原本他以為張超跟冶利使者說的黑冶利部的地盤從此屬唐,以為只是一句玩笑話。
“先修軍堡,然後修路,一直往前修,軍堡到哪,路修到哪,烽火臺、墩堡也修到哪。士兵進駐之後,就招納移民或者商人屯田,那三百里地,可是能開墾出萬頃良田,能再容納上萬戶的移民!”
“交易會後,向朝廷上繳一萬貫錢,然後向衛尉寺訂購一批軍械。橫刀、弓弩、盾牌還有明光甲和步槊、陌刀等,尤其是弓和弩要多買些,我希望我們的洮州府兵也能弓箭、橫刀百分百裝備。記得多訂購一些伏遠弩、絞床弩這些大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