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在揚州的北面。
淮河入海口,太子承乾親自率領著一支艦隊正浩浩蕩蕩的駛入淮河。
艦隊前鋒,正是南海艦隊的李家坡分艦隊司令薛仁貴,他旁邊是分艦隊陸戰師長屠夫祝振東。
這次不僅五萬大軍繞海而來,後面還帶著一支很大的商船隊。這是由各大航運商號和許多海商船主們在監國朝廷、議會和商會的號召下,組織起來的。
攜帶著大匹的醫藥、糧食、衣服等救災物品,隨艦隊前來。
這一次南軍的大舉進軍,對外的稱呼是抗洪救災。
那些商品中,也有不少是南方各地百姓捐獻的,但大頭其實還是那些大商人們出的。
這次出兵之前,其實許多人反對此時出兵。
以楊師道為代表的一眾大臣認為,眼下大洪水,此時出兵,有趁人之危的感覺。而且洪災嚴重,出兵並不方便,尤其是大災之時往往會有大疫,萬一大軍染上瘟疫,就得不償失了。
可張超卻不這樣認為。
洪災恰是一個機遇。
百年一遇的大洪災,江淮流域都成了災區,無數百姓受災,甚至也導致了許多朝廷控制的地區,那些大小城池或受災被淹,或成了孤城。
這個時候,擁有著很強水師的南軍,正如得到了bu加成。此時出兵,打著救災名號,既能收攬人心,還能更加輕鬆的奪取城池。
至於說現在打下地盤,等於背了負擔。
張超不認為是負擔。
其實現在朝廷並不缺糧食,這不是十幾年前。這些年,朝廷大為擴張,耕地大增,糧食儲備也越來越豐富,各地都有糧食。
只是需要救援組織,安置善後而已,可收穫卻也是巨大的。
至於瘟疫這些,防治及時才會避免爆發瘟疫,要是不管不顧,到時到處是人畜死屍,才會更容易爆發瘟疫。
最終承乾被說服。
張超親率大軍攻打有三萬重兵把守的揚州,而承乾帶著五萬人馬,從海上繞到北邊入淮河,去打楚州、豪州、壽州等。
馬周留守潤州。
另外還有兩支偏師,分別去攻打江南的宣州,和淮南的合州、廬州等地。
這是一個進攻的極好時間。
大水災,讓各地之間,互不相聯,那些大城成了孤城,防守上很被動。甚至許多城池都被淹了,這個時候進軍,簡直就是撿勝利。
淮南道、江南道,這是張超誓在必得的。
雖然這場洪水,使得大決戰可能暫時不會開始,但總會有水退的時候。現在有機會不取,還待何時。若能拿下淮南,下一步張超就要進攻江西和淮北。
去奪取登州、江州等江海邊要城。
這頗有幾分南北朝時,劉裕北伐中原。
一切如張超預料的一樣,南軍進展順利。
洪災後的江淮,一片澤國,卻使得南軍在海軍戰艦的運輸下,如魚得水,可以迅速的進軍。一路上,難以阻攔。
揚州城下。
大軍雲集。
後面則是商會等組成的救援船隊在救援安置百姓,百姓們感嘆連連。
而城下,張超揮手之間。
一門門大炮已經直接推到了城下。
揚州城頭上也有炮。
可程名振臉上難看。
大家都有炮,可張超的炮威脅更大,這些炮能夠攻破揚州城厚厚的城牆,讓城外那五萬大軍攻入城中。
而他的炮,頂多也就是增強一點殺傷力而已。
“這會天怎麼不下雨了?”
楊弘禮仰頭問天,很想罵這賊老天。
張超一來,天就不下雨了。
這老天是在偏袒張超啊。
若是來個連綿大雨,張超的炮肯定打不了。
“兩位,何必負隅頑抗,讓城中軍民遭受戰爭之火,使得承受無謂傷亡呢。只要兩位開城,某保證城中所有人的安全,不殺一人。若是兩位想離開揚州,某還可以禮送離開。”
程名振搖頭了。
身負君恩,怎麼能不戰而降。
張超無奈。
“趙王,要強攻嗎?”
“既然勸不降,那就只能打下來了。準備一下,按第二套計劃執行。”
······
漢京。
持續的暴雨,讓漢江的水位也是暴漲,漢江的支流丹江、唐河等同樣水位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