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兒子,好兄弟,可他們卻依然是個不錯的皇帝。
張超現在能努力的,也就是做一個好皇帝了。
“我現在最捨不得的是夏花姐妹倆,還有小龍。”崔鶯鶯嘆聲道。特別是夏花,親閨女,現在卻不要娘要丈夫,要離開中原,去那什麼非洲。
“真是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
“我也挺捨不得的,可這是她自己的選擇,我們做爹孃的也管不了。”
不得不說,張家的兒女打小接受了不少張超的新思想,確實很不一般。
“睡吧,明天有的忙呢。”
·······
八月初八。
大吉。
冊詔呂宋王代天下曰:“惟開元三年八月初八,皇帝曰,諮爾呂宋王········唐承堯運,有傳聖之義,加順靈祇,紹天明命。使太傅房玄齡、太保李靖,奉皇帝璽綬,王其永君萬國,敬御天威,允執其中,天祿永終,敬之哉!”
這是皇帝的第一封禪讓詔書。
則天門上,張超恭讓不接。
按慣例,要三禪三讓。
第一禪一讓後。
很快又第二道禪讓詔書又至。
冊詔曰:“皇帝問呂宋王言:遣喬奉書到,所稱引,聞之。朕惟唐家世三,運週數終,行祚已訖,天心已移,兆民望絕,天之所廢,有自來矣。……今使喬奉皇帝璽綬,王其陟帝位,無逆朕命,以祗奉天心焉。”
詔書下,張超再揖讓。
然後第三封禪讓詔書下。
冊詔呂宋王曰:“天訖唐詐,辰象著明,朕祇天命,致位於王·····今使靖奉皇帝璽綬,王其欽承,以答天下響應之望焉。”
三禪而三讓。
三次禪位而三次揖讓,每次禪讓詔書下,百官都一起勸進,而張超堅拒不受。
這其實是一種儀式。
百官都在履行著這個儀式。
連唐帝承乾,也坐在那裡配合的演出,扮演好自己的那個儀式。
本來,這三封禪讓詔書不是一天之內下達的。
不過張超不想搞的太複雜,就算是儀式,也沒必要演太久。
第三次禪讓詔書下達、百官勸進後,張超表示初步接受。
於是。
承乾釋出第四次禪讓詔書。
內閣首相馬周、翰林院長房玄齡、議院上院長魏徵、下院長許敬宗等奏言,“臣輒下太史令擇元辰,今日大吉,可登壇受命,請詔王公郡卿,具條禮儀別奏。”
張超當民不再推辭。
“可!”
這下,張超終於接下禪讓詔書。
後面緊接著就開始即位儀式。
登壇受禪,公卿、諸侯、諸將,四夷朝者數萬人陪位。
燎祭天地、五嶽、四瀆。
熊熊柴燎煙火之中,中華帝國於焉成立。
承乾去帝號,降封為中華帝國唐國王。
“山呼!”改名為王國忠的王承恩站在那裡,高聲喝令道。
“吾皇萬歲!”
“山呼!”
“萬歲!”
“再山呼!”
“萬萬歲!”
數萬人齊聲高呼,聲震雲宵。
自三個多月前,張超入京,然後宮變。這一百來天,漢京城裡的所有人,其實都在期盼著這一天的到來。
如今,這一天終於到來。
看著那個站在高壇之上,身著皇帝冕袍的新帝張超,眾人都不禁神色各異。
他們見證了一代新皇,見證了一個新王朝的誕生。
二十年前,一介白丁布衣,一個老府兵的義子。二十年來,在大唐帝國的舞臺上盡情施展,二十年後,他終於站到了唐帝國的肩膀上,完成了一次最華麗的脫變,他代唐自立,建立了一個全新的帝國。
中華帝國。
承乾也是那個旁觀者。
一百多天來,他無數次想象過這個場景。
可真到這一刻,他發現自己很平靜。
在那遠處,還有許多人也在旁觀著,這些都是將要被放逐的諸侯、官員。
他們是這場盛宴歡樂中唯一的失意者。
站錯了隊,幾乎失去了一切籌碼。
削爵減封,放逐海外。
三代百年之內,不得重返中原。
這段時間,他們的封地早已經被收回,他們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