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9章 一個也別想跑

從臨潭往西行二百里,就是張超奏請朝廷新設的漓源縣。

漓源,灕江之源,灕江是黃河上游的一條支流,這是條四百多里的河流。源頭處於青藏高原的東北邊緣,中下游則處於黃土高原西南緣。

秋高氣爽。

廣闊的草原上行走著,有種格外曠達的感覺。

“感覺頭有點暈,看來年紀大了。”韋雲起揉著頭對張超說道。

“其實這是初來這裡人的正常反應,出了洮州就離開了黃土地,越往南地勢越高,空氣也越稀薄,呼吸就會變的困難。”張超笑著給韋雲起解釋高原反應。

其實這裡還只是青藏高原的東部邊緣地帶,海拔並不高,不到三千米。並不會有什麼高原反應,像張超他們在這裡,就毫無異常。不過如韋雲起這樣剛從蜀中過來的人,一開始還是有一點點不適的。

‘哦,還有這麼一種說法?”

“沒錯,越往南地勢就越高,這種不適感覺就越厲害。在吐谷渾再往南,那裡是吐蕃,據吐蕃商人帶來的訊息,現在吐蕃諸部的贊普是朗日論贊,即位之後以一萬精兵,攻破蘇毗,受尊號朗日論贊,意為政與天比高,盔與山比堅。”

“嘿,口氣不小,看來這吐蕃贊普挺有野心啊。”韋雲起笑道。吐蕃雖然不少漢人都聽過這麼個名字,但就算是韋雲起這樣的人物,吐蕃在他們眼裡,也只是遙遠西南的一個番部而已,甚至都不及北方契丹、庫莫奚、鐵勒、室韋等部落重要,

沒有誰會想到,這個吐蕃會是大唐一生之敵,將來會打進大唐的都城長安,會一次又一次的把大唐打的頭破血流,甚至盡奪唐朝開拓的西域之地,甚至把河西、隴右都給奪了。

一次次的打進關中,就跟逛自家後花園一樣。

如今唐朝西南之敵吐谷渾,後來徹底被吐蕃滅了。

張超就算跟韋雲起,跟李世民他們說這些,相信他們也根本不會相信。

松贊幹部今年都六歲了,再過幾年他就會繼承他父親之位,將來他還會成為李世民的女婿,一次次的找老丈人打秋風。

十二歲即位,三年平定叛亂,遷都邏些,兼併象雄,統一高原,聯姻尼波羅。再到後來向大唐求親,引領著吐蕃越來越強大。

若說松贊干布父親以前的高原,還只是一片落後的奴隸貴族社會,但自松贊開始,高原就進入一個強盛的封建王朝時期,各種制度、律法、政治、軍事、經濟都全面發展。甚至讓吐蕃的統治達到了青海地區。

張超很重視吐蕃,因為他知道吐蕃會迅速的崛起,大唐的歷史上,吐蕃甚至可以算是第一勁敵,連突厥都沒有那樣的資格和榮耀。

“都護很重視這個吐蕃?可他和我們還隔著個吐谷渾呢?”

“吐谷渾從來就不是我們的對手,以前不曾是,以後也不會是,頂多三年,我們就能把河南地區奪下,到時我們就能直接與諸羌、氐面對面,甚至能夠和越來越強大的吐蕃面對面。我一直相信一句話,未雨綢繆,早做準備,總比事到臨頭手慌腳亂要好。”

“那你打算怎麼做?”韋雲起問。

“多跟他們接觸,與他們交易,派人入吐蕃去察看風俗,探訪民情,瞭解形勢。要擊敗一個人,首先得了解他!”

韋雲起對張超的這種想法很贊。

一味的隔絕封閉,並不是什麼好辦法。張超這種辦法,才是積極和主動的。

“你說吐蕃那邊地勢更高,我們漢人過去了會呼吸困難、頭疼?那我們還怎麼跟他們打,豈不是隻能被動防守嗎?”

張超笑笑,“這種反應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的,在高原多生活些時間,就慢慢適應了。如果是直接從關內中原調來的兵,肯定是不行的。但如果在隴右生活些時間,再配以藏紅花等一些藥材所製成的藥,就不會是大事。”

不過打吐蕃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最大的問題還是太過遙遠,地廣人稀,糧草補給困難,氣候難以適應等。打過去了,也不好守。

因此,守好黃土高原的西南邊緣一線,其實確實很重要。

但要是大唐能把邊境推到黃河源頭一帶,有一個很廣闊的緩衝區,就能對防禦起到極好的作用。

最重要的一點,吐谷渾不能讓吐蕃給吞了。

吐蕃歷史上正是吞併了吐谷渾,征服諸羌部落,然後才在高原的東緣有了立足點,才有資本進攻唐朝。

只要唐朝搶先一步,把吐谷渾給兼併吞滅,把這裡經營穩固,那麼青海和藏區之間那片廣闊的中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