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更了,求訂閱支援!
五百隻羊,讓洮州的將士們都吃了一頓肥美的羊肉大餐。將士們的不滿情緒,也安撫了下來,經張超的一番勸說,來自灞上的一千多少年新兵們,倒是反應過來了。覺得留在這裡當一個府兵,甚至把家人都遷來,也是個不錯的出路。
起碼,他們在灞上就沒有幾百畝地,要不然也不用到工坊裡去做學徒工了。而現在,留在這裡做府兵,每人直接就有三百畝地了,哪怕是荒地,也是三百畝啊,何況這三百畝地中,還有一百五十畝是永業田。
就算將來年滿六十,不再是府兵,這一百五十畝地也是不會收回的。
而把家人遷來,一個男丁一百畝地,一個成年女人五十畝,一箇中男五十畝,那些年幼的男孩女孩也能分上二十畝。把一家人都遷來,五六口人怎麼也能再分個三百畝。
不少少年吃過羊肉後,已經排著隊到會寫字的官吏那裡,讓他們替自己往家裡寫信,讓家裡人快點遷過來。
只有那些戰兵,還是有些不太滿意。
本來是長安城的天子元從禁軍,結果現在成了屯田駐守的邊州府兵了。不少人都明白了朝廷的意思,剛剛打完的這一仗,讓本來就人口不滿兩萬戶的下州,只剩下了不到原本三分之一的人口,全州加起來人口都只有五千來戶。
洮州如此重要的邊鎮,卻只有這麼點人口,尤其是剩下的人口中胡人比例較大,這更讓朝廷不放心了。但從各地移民過來,卻也不容易。
最後乾脆把這五千兵就留在洮州,改為府兵,從此耕戰屯田駐守。正好把他們的家眷遷過去,這等於洮州一下子增加了五千戶漢人,多了三四萬人口,能夠立即讓洮州城充實起來。
這確實是個解決眼下洮州問題的方法,但這卻讓這些禁軍們不爽了。
張超的每人三百畝地的條件,對這些戰兵們也不是那麼的誘人。張超便私下跟這群前禁軍的將校們開了次會,告訴他們洮州的邊市賺到錢,會拿出一部份來給洮州的府兵們。描繪了一通美好的景象後,倒是稍稍安撫了些戰兵們。
“老馬啊,府兵均田授地,得馬上著手。咱們洮州地廣人稀,經歷這次戰後人就更少了。朝廷讓我們自己屯田耕戰,我們以後得看自己解決糧餉等問題啊。馬上派人量田丈地,這次戰爭後無主的熟田,收歸為官府所有,做為官府的公廨田,和官員們的職田。”
馬周如今是洮州長史,同時也是洮州都督府長史,反正如今洮州都是一個衙門兩塊牌子,官員們多數是身兼二職,不過俸祿卻是隻有一份的。
“對了,公廨田多留點,另外所有官員們的職田,按朝廷規定數額翻一倍授給,永業田、勳田、爵田,都滿額給,可疊加!”
馬周捋了捋自己最近留起來的短鬚,“使君,這不太好吧,萬一有人彈劾?”
“彈劾個屁。”張超最近心情也不是太好,粗話隨口就來。
“我們這裡又不是中原內地,這裡是隴上邊境,朝廷授田制度本就有過相關規定,狹鄉授田不足給,寬鄉實授,甚至可以多授。既然百姓授田可以多給,我們官員授田當然了能多授些。反正這裡的田地又不值錢,真要說起來,我們授的還都是些荒地。”
再說了,張超手裡可是有李淵御賜的旌節的。這都是李淵為了感謝他救了他兒子李世民,以及為大唐擊退了吐谷渾的酬謝。
那可不是什麼使持節這樣的虛銜,每個都督都例加使持節,每個刺史都會有加持節,以致於現在刺史們的官職前,一般都懶得提持節這個空銜。
皇帝賞賜給張超的旌節,那是尚方寶劍,張超其實已經是相當於一個節度使了,雖然現還沒有這個官稱,但他在洮州這麼一畝三分地上,確實有了這個權力。
只要是四品以下官,不論文武,是洮州的官就行,張超有權力直接升遷或者降職。甚至從四品以下的洮州文武官員,張超都可以直接先斬後奏。
別人使持節,空銜。張超卻是有一根真正的節的,還有一面旌。把旌捧出來,張超可以直接提拔手下官職。把節捧出來,能夠直接先斬後奏。
這麼好用的東西,張超當然要利用。
他給部下升官都可以,給官員們多分點田不是正常的。
“洮州這麼個偏僻之地,戰後人都沒剩下幾個,不靠我們,如何經營的好。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這怎麼可能?”
“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陛下特授予我旌節,不就是做此用的嗎?老馬啊,你也別總是擔憂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