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感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燒的火光沖天,把整個扶桑都架到了火上。
“所有田地統統收歸國有,重新普查登記戶口,按口分田,每人十畝。”
收田令一出,整個扶桑譁然。那些臣服的倭人都震驚莫名,為這個命令而驚怒。大名主、小名主,他們的名田都將被收走,他們手裡的名田委任狀也成為一紙空文。
尤其是對那些剛剛交過了一筆沉重征服稅的倭人來說,這簡直就是敲骨吸髓,這是不給活路了。
扶桑是個古典農業社會,靠著農田自給自足。貴族豪強們也都主要靠著田地立足,一旦這田給收了,那他們還剩什麼。
一口給田十畝,這些大小名主們一家能有幾口人,可以分田幾畝地?就算分回了,這地也還只是租的。
租金可比大華的田賦高的多。
收田的同時,徐感還開始搞禁止高利貸,過去倭人貴族豪強們放的高利貸,利息只要高出朝廷銀行利率的四倍,既為高利貸,朝廷不予承認,借貸者可以不償還高出部份,並規定了借貸利息最高不得超過本金一倍,不管借多少借多久。
減息清欠令一下,倭人貴族豪強是徹底的坐不住了。
有人上書請願,有人更是直接開始要徵召自己的奴隸、佃戶,開始準備保護自己的田地,拒不交出。
華津。
太子行宮。
“目前各地上報的訊息來看,一場大叛亂看來難以阻止了。”
太子的國相向張璟說道,收田令和清欠令一下,可謂是徹底的觸犯到了那些倭人貴族豪強們的根本利益,這已經不是如征服稅這樣的扒皮,而是徹底的要把他們生吞活剝。
“臣以為,其實田賦並沒有多少,扶桑沒有必要搞的這麼過火,徐徐圖之,也一樣能夠將扶桑消化。”
現在這兩道命令一下,這肯定會逼著倭人叛亂的。
哪怕倭人畏懼大華軍力,但現在要把他們的根本拿走,誰會答應。
宣撫使徐感卻只是呵呵一笑。
“國相,你老成持重,但某卻以為還須快刀斬亂麻。扶桑這裡,還是乾脆一點的好,一勞永逸。倭人貴族豪強們要造反,那就讓他們造。讓這些病症都一次發了,我們也好一次用藥,完全根治,免的日後麻煩。”
左布政使也是緊跟著自己頂頭上司的態度。
“某以為貴族豪強也成不了事,他們雖為一地豪強,可是國相別忘記了,如今扶桑新政一出,倭人普通百姓可是受惠的。”
扶桑沒有直接分田授地,而是把貴族豪強的田收回,然後再分租給倭人百姓。這樣一來,倭人百姓每年租種屬於太子的土地,然後再交田租。除田租外,他們既無田賦,也無丁役。
哪怕相比起中原漢民百姓來說,一畝的田租現在定為六鬥,相當於四五成的租。而中原百姓交的田賦,畝稅才折錢十五文,算下來,相差十倍。可就算相差十倍,但一畝只納租六鬥,而再無其它負擔的話,尤其是沒有各種瑤役等,也沒有其它的庸和調,其實比起過去,反而是減輕了許多負擔。
哪怕他們確實與中原漢民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但他們是得到了實實在在好處的。
大華並沒有直接給這些倭人分田,太輕易得到的東西總不會珍惜。可就算是租田,那也是比過去在貴族豪強手下日子好過的多。
再加上減息清欠令,同樣是給那些倭人掀去頭頂的大山。
是跟著過去壓在他們頭上的倭人豪強貴族們起來反叛強大的大華帝國,還是高興的接受帝國的統治,歡天喜地承包田地,相信就算是再愚蠢的倭人也知道要如何選擇。
“某認為,只要我們把新政策宣傳到位,那麼這些廣大的倭人百姓都不會愚蠢的跟著造反。若沒有這些百姓,區區一些倭人貴族豪強們造反,我們根本不用擔憂。”
左布政使所說的,其實也正是張璟心裡想的。
貴族豪強獨自是成不了勢的。
這就如中原歷代王朝末年一樣,如果僅僅是貴族豪強造反,也很難成事,多是要藉助農民起義的勢。
“若那些倭人舊貴族們稍聰明一點,他們就不應當造反。”徐感笑著說道,“其實如今,田地收益能有幾個?真正賺錢的是什麼?是工商業,不管是去挖礦冶煉,還是去經商貿易,甚至只是單純的投資,都是很賺錢的。比起買田收租,那是划算多了。”
現在大華的貴族豪強們,有幾個還費力去買什麼田的。大華早就不抑制兼併了,但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