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6部分

一件事就要花費那麼多心血,其他,不說也可以想見了。心血花費多了,平常又根本不注重休養生息,更談不上鍛鍊,那身體能好嗎?

最後一條,也還是老理由,想著到外省歷練,借官家的力量,實施自己學到的東西。

兩年群牧判官,他已經連續十來次上書請求外調。新任命既然還是留他在京勾當,他只有再上書了。與先前一樣,要求仍然不高,只想在東南寬僻地方得到一個官職就行了。京中可以說話的只有歐陽修與曾公亮,他只好又去請他們幫忙。歐陽修、曾公亮見他執意外任,只好勉為其難。努力的結果,終於放了外任,叫安石去任常州知州。

接到任命,安石很快就安排動身赴任了。本來沒有東西,又不是個講究排場的人,不設鹵簿,無人喝道,輕車簡從,看著不像赴任,倒像是出外謀生的天涯孤客。因為從來如此,他自己倒不覺著什麼,旁人卻大為感動。尤其是那個以詩名世的梅堯臣,更不能自已,當場寫下一首《送介甫知毗陵》贈給安石。前半段譴責了那些魚肉百姓的官僚,後半段就專門談到這件事:

……每觀二千石,結束辭國都:絲韉加錦緣,銀勒以金塗:兵吏擁後隊,劍木過盛前驅。君又不若此,革轡障泥烏;款行問風俗,低意騎更駑。下情靡不達,略細舉其粗。曾肯為眾異,亦罔為世趨。

學詩聞已熟,愛棠理豈無?

所謂“款行問風俗”云云,雖然只是想像,也是應有的事實。上任不問民情風俗,怎麼治理州政呢?

常州的情形,比想像的可要差多了。

常州屬望州,共轄晉陵、武進、無錫、宜興、江陰等五個望縣,古代叫做毗陵郡。因為隋文帝開皇年間在常熟縣置州,才改名叫了常州。後來常熟雖然劃歸蘇州,州治也移往晉陵,常州的名字卻留了下來,再沒動過。全州北臨長江,南轄半個太湖,中有長蕩湖、芙蓉湖,江南運河又從西北向東南斜貫全境,水網縱橫,交通便捷,是湖州、蘇州、秀州等兩浙州縣與福建路各州縣進京的必經之路。既有水網的便利,土地又很肥沃,物產當然不會貧乏。一年有麥禾二季,稻也有早熟晚熟的不同,從隋唐時代就是朝廷重要的財賦來源了。到南唐,因為國小,常州又接近京畿,格外精心治理,比隋唐似乎並不遜色。歸宋之後幾十年,雖有發展,卻往往難遂人意。安石原是個期許很高的人,更難免失望了。

他五月離京,七月到任就職,很快就大致知道弊病所在了。主要有兩點:一是主要官員調動頻繁,都是時來暫去的“客官”,根本沒有長遠設想,不過草草應付一陣完事。主要官員如此,吏治、政事等自然只能一塌糊塗。不是撒手不管,就是推諉於朝廷制定的種種條例,搞煩瑣哲學,使上上下下都無所措手足,最後還是歸於不了了之。第二點也與此相關,就是水利不修,旱澇肆虐,田園荒蕪。這樣富庶的地方竟有那麼多拋荒良田,實在叫安石扼腕難平!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大宋遺事 第三十五回(2)

吏治可以慢慢整頓,只要自己在,假以時日,法出令隨,總會得到改正。當務之急是興修水利。水利一通,旱澇保收不說,荒蕪的田地也不難找到耕種的人了。

但要興修水利,談何容易!州大縣小,兩者可比的地方不多。不說別的,要找一個真正懂行的,就相當困難。一縣之內,人人大抵都是根生土長,範圍又有限,找個通曉水利的人或許並不算難。可偌大一個常州,管著五個像鄞縣那樣的縣,要通曉一州的水利,光熟悉地方或富有經驗,都不夠。它需要知識,需要研究,需要將它當作一種事業長年悉心關注。在一個只重記問之學,一心靠它套取一官半職的社會里,上哪兒去找這種人呢?

問問身邊的幾個副手,他們更加茫然。安石正愁眉不展呢,氓兒卻歡天喜地地進來報告:“老爺,好訊息!”

安石瞥了他一眼:“會有什麼好訊息?”

“逢源先生來了!”

“逢源?哪個逢源?”

“天下還有第二個逢源嗎?王逢源。”隨著聲音,逢源已經從外面走進來了。

安石又驚又喜:“啊呀,真是你!安禮半路上病了,耽擱了幾天,趕到高郵你已經不知去向了。我正納悶再到哪兒找你,你倒來了,好好!”

安石與逢源眼下已不只是密友,也是親戚了。當年安石不是說合,要將二舅的女兒淑梅表妹嫁給逢源嗎?這事後來真成了,他們早結了婚,都有個小女兒了。就舅家那頭說,逢源是安石的表妹婿,逢源則該隨妻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