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說一套。”
蘇鈞接過蘇清手中的菜,看了看,蘇清還真買了野菌。野菌比較的難處理,要煮一個半小時才能熟透,現在已經十點多了,也差不多可以準備午餐了。
蘇清買回來了不少的菜,蘇哲挑剔蘇清是知道的,多買點總是沒錯。現在看來兩個大人一個小孩,怎麼都多了,蘇鈞叫了趙強和羅亞,熱鬧了坐了一桌子。
吃了飯,蘇清又坐了會兒就準備走,他現在讀高三,學習比較忙,要趕著今天最後一班車回學校。
達達在幼兒園養成了午睡的的習慣,現在都一點多了,他吃飽喝足,精力也消耗的差不多了之後,坐在沙發上眼睛就開始漸漸的眯了起來,準備睡午覺養養膘。
等著達達眼睛差不多全合上的時候,蘇鈞把他抱回來臥室,蘇鈞幫達達把鞋子衣服脫掉之後,蓋上了被子,輕輕的掩上了門。
剛走出門,蘇鈞電話就響了。
打電話過來的是劉大海,開門見山的就說,“小子,我找到了你要的貨源,你要不要自己來看看?”
“劉叔,你比我有經驗,我的眼光還沒有你的好,你看行肯定就行。”信任是合作的基礎。若是事事疑心,不但是工作量加大,合作也就變味了,走不長遠。
電話那頭的劉大海笑了,被人無條件的信賴,誰都會覺得舒心,劉大海心想蘇鈞這小子果然是讀過書的,連著奉承人都這麼自然,隨便幾句就讓他覺得這幾天的奔波都值了。
“那好,按照你以前說的,咱們先拿三百斤,你店裡賣得好,這兒隨時可以補貨。”
“嗯。”
“對了,你不是一直問我有沒有養蜂技術好的人嗎?我倒是打聽到了一個,不過這人是個老頑固,想他和你合作,基本上是不可能。”
劉大海說的這個人叫季銘,是個六十多歲的老人,在石溪鎮養蜂二十多年,雖然規模不是很大,但是不光是在石溪鎮,在整個縣很出名。
他的養蜂技術好,鎮上或者村上想養蜂,或者養蜂出了問題,一般都會請教他,算是當地的養蜂的權威。
這個人家裡的蜂蜜也不賣,聽說都捎回給住在城裡的親人了,二十年前,拎著幾箱蜜蜂就在萬水鎮住了下來,完全是找個山清水秀的地方修養身心,這麼多年下來,算是半個本地人了,養蜂對於他就一興趣愛好。
也正式因為這樣,劉大海一直沒有在蘇鈞面前提起過這個老頭兒。
無慾無求的最難打動,蘇鈞聽了電話那端劉大海的分析,也覺得比較的棘手,甚至根據劉大海的描述,蘇鈞立馬腦補了一個不苟言笑,固執的老頭子,瞬間覺得有些頭痛。
但是不管怎麼樣,蘇鈞都想去試試,到時候行不通再想其他的辦法,總不能不試就先放棄了。
劉大海能說動村民,是因為劉大海收購山貨這塊資格老,說話有分量,別人自然會相信他。同理,季銘也野蜂養殖領域也一樣。
蘇鈞想說服季銘當野蜂養殖基地的顧問,讓他去撬動山民養蜜蜂的熱情,以‘公司加農戶’的方式,穩定土蜂蜜的貨源,甚至擴到養殖規模,這樣可以做到雙贏,他的貨源有了保障,山戶又能增加收入。
蘇鈞知道,在這方面季銘的一句話比他磨破了嘴皮子都管用。 但現在關鍵是季銘去做這件事的熱情,又怎麼能撬動。
蘇鈞決定明天去親自拜訪,先看看情況怎麼樣,不管怎麼樣,這個人他是一定要全力爭取的。
掛了電話,蘇鈞又撥了另一個電話。前幾天他和縣城的印刷廠訂購了五百個包裝盒,包裝盒上面是中國風的山水畫,最上方龍飛鳳舞的印刷著自家網店的logo,背面有網店的地址,既有風格又好看,只是成本不低,一個盒子加外面提著的紙袋,一套下來要六七塊。
現在入了秋,蘇鈞準備在網店裡推出一個滋補套餐,半價蜂蜜,半斤桂圓乾,半價紅棗搭配在一起,用禮盒裝起來賣,自己吃當然沒必要買,但是拎著送人方便好看,顯得高大上。
早前有個顧客半開玩笑半認真的和蘇鈞說店裡貨都是好貨,土生土長的山貨,但是沒必要包裝也土生土長,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透過表象看本質。
蘇鈞想了想,這些東西零散著送人確實不怎麼很好看,送關係很好的朋友親人也就罷了,沒那麼講究。但是送上司或者是客戶什麼的,隔了那麼一層,別人不知道東西好壞,看著包裝就掉檔次。坦白的說,有些拿不出手。
蘇鈞做的禮盒裝就是針對顧客送禮的需求,他一共準備了五百套,想先放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