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事,為中外眾射之的,能毋痛惜耶?”事後給予張佩綸真實關愛的,僅有李鴻章,所以張佩綸只能苦澀地接受這份關愛。作為清流,他沒有 “清到底”的氣度,依附李鴻章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就成了他後半生的選擇。

一百多年來,關於張佩綸馬江之戰的故事,似有越描越黑的趨勢。張愛玲說他在“大雨中頭上頂著一隻銅臉盆逃走”,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表示,他讀了唐振常先生在《新民晚報》所寫“張佩綸徒事空談”,說張在馬江戰敗逃難時還攜豬蹄大嚼,感覺很是難堪。究竟有沒有頂銅臉盆或嚼豬蹄,恐怕現在難以考證清楚了。當年左宗棠上奏為張辯誣,陳寅恪先生《寒柳堂記夢未定稿(補)》中解釋,是左的幕僚謝章鋌與張的密友陳寶琛交誼甚篤。我不太相信這個推測,因為僅憑幕僚與陳寶琛友善,似乎還左右不了左宗棠,何況當時陳寶琛也受到攻擊,自身難保。後來我讀到李鴻章給張佩綸的一封信札,提到左氏出京時即面告李鴻章:“幼樵與彼交好,馬江之挫可惜”,李對張分析說:“此老尚顧名義,當不至媒孽顛倒”,顯然,左宗棠的面子是賣給李鴻章的(也不排除同時賣給李鴻藻的)。陳寅恪先生又說“馬江戰敗,豐潤(張佩綸)因之戍邊,是豐潤無負於合肥(李鴻章),而合肥有負於豐潤,宜乎合肥內心慚疚,而以愛女配之”,其實李鴻章在處理中法戰爭時的態度,完全是按自己的邏輯行事,愛女嫁張,決計不是“慚疚”的原因。官場的人際關係是複雜的,比如李鴻章在1886年春安排親信幕僚章洪鈞出任宣化知府,說是能與流放張家口的張佩綸就近走動,“為戍客添談助”,同時招翁同的舅子湯伯述入幕,李翁兩家的關係,局外人又豈能說得清楚?

清流·淮戚(4)

從照片上看,中年的張佩綸略顯肥胖,脖子很粗,眼泡浮腫,留著唇髭,毫無精明強幹的樣子。倒是他的夫人,風姿綽約,儀態端莊,一副大家閨秀的風範,肯定比孫女張愛玲長得漂亮。張佩綸一生三次婚姻,繼室邊粹玉的令尊邊寶泉從陝西按察使做到閩浙總督。第三位夫人就是李鴻章的女兒李經(小名鞠耦)。就丈人的地位而論,一個比一個高。邊夫人 1886年故世後,李鴻章將女兒許配給他續絃,可見對他的看重。鞠耦是個才女,深得父親的鐘愛,一直帶在身邊,直到二十三歲方才定親,在當時屬於晚婚。1888年5月21日,張佩綸結束了流放生活,離開張家口戍所,李鴻章為他支付了2000兩銀子的流放費用。他返京後專程去天津見李,6月14日,李鴻章致電李鴻藻說,張佩綸在此小住十日, “秋後再來”。這次相見,他們估計談論了張的親事。同日,李鴻章在給駐德公使洪鈞的信中說,俾斯麥若生在中國,“必為清流所攻”,而在日本,則將成為伊藤博文。一天裡說這兩番話,倒是很耐人尋味。

同年11月15日,張佩綸在天津舉行了第三次婚禮,正式娶鞠耦為妻。李鴻章對朋友說:“幼樵以北學大師,作東方贅婿,……老年得此,深愜素懷。”原信底稿上還有“回憶婚姻之約,原在十年之前,星紀已周,冰繩仍寄,固雲夙契,亦是前緣”數語,定稿時被李鴻章圈去。張佩綸的原配朱夫人歿於1879年6月24日。9月,張佩綸赴蘇州遷葬母親靈柩,途中與李鴻章在天津見面,建立起直接聯絡。此處婚約云云,不知二人究竟是如何確定,但李對張個人才華的欣賞,卻是貫徹始終的。野史記載,張佩綸自戍所回來後曾作鞠耦的家庭教師,由此擦出愛情火花,張愛玲說張佩綸是在李鴻章衙中做記室,某日“在簽押房裡驚鴻一瞥看見東家如花似玉的女兒”,李鴻章就透過別人,暗示張佩綸前來提婚,這些記載,顯然都不正確。倒是在1880年前後,張佩綸就做過李鴻章兒子李經述的私人老師。

張佩綸比鞠耦大十七歲,是個死過兩任太太且又“犯過嚴重錯誤”的刑滿釋放分子,因此在局外人眼裡,這場婚姻大為奇怪,各種議論紛至沓來。有人做對聯曰:“老女嫁幼樵無分老幼,西床變東席不是東西。”又有人做詩曰:“蕢齋學書未學戰,戰敗逍遙走洞房。”惟張李伉儷,感情尤篤,吟詠之樂,甚於畫眉。各種浮言,一概不予理會。在張佩綸日記裡,常有“以家釀與菊耦小酌,月影清圓,花香搖曳,酒亦微醺矣”,“菊耦小有不適,煮藥、煎茶、賭棋、讀畫,聊以遣興”,“菊耦生日,夜煮茗談史,甚樂”這樣的記載。

婚後,張佩綸與太太住在天津直隸總督衙門,有時也給李鴻章出出主意。到了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李鴻章之子李經方企圖出任前敵統帥,為張所阻,郎舅竟成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