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過,她提的那個名字是所有識字的人都熟知的,因為語文課本上就有他的作品。她說她是那個作家弟弟媳婦的表姨的侄女。我趕緊在我的記憶庫裡給這個侄女建了個新文件。她說她的丈夫有了外遇,跟她離婚了,丟下她和她的孩子拂袖而去,她的孩子才五歲。她的聲音壓得很低,彷彿是在跟神甫告白似的,顯然是怕人聽到。

我像一個忠實的聆聽者,聽她說,我現在帶著個孩子,連一間自己的房子都沒有。這時候,她的眼圈紅了。我能做的就是跟著她唏噓嘆息。這娘們正懸浮在被毀滅了的過去和難以設想的未來之間,徘徊。

你需要錢是不是?我問道。

她說是。

你要借多少?我又問。

她趕緊解釋說,她不是要借錢,而是她有一部長篇小說新作,叫我出。她的臉色很灰暗,酷似一幅蝕版畫,這就更強化了她的楚楚可憐。

好,你把稿子拿來吧,我說,我知道我又動了惻隱之心。西西就總說我,說我的耳朵根子軟。我一直有逆反的心態:見得志的人表現出來驕橫而傲慢,我就恨不得他倒黴;而遇到倒黴的人垂頭喪氣又禁不住想幫他一把,叫他東山再起。

在匆忙的迎來送往中,好幾次我都想操起電話,給昆蟲打個電話,當然最好接電話的是他表妹,可是一想到她手上戴著的訂婚戒指,就又猶豫了。

病房真正安靜下來的時候,是在午夜,護士第三次來查房的時候。那個名字叫迢迢的厲害護士硬是把所有客人都驅逐出境,而且是連推帶搡,我才終於享受到了片刻的清閒。躺在床沿上,點上了一支菸——這時候,我突然發現在牆角有一些小動物在蠕動,很快,我又在窗臺下面發現了另一些相同的小動物,只是它們不屬於一個部落就是了。那是蟑螂。根據我漫長的三十多年的人生體會:凡有人群的地方必有老鼠、蟑螂和蚊蠅,無疑。

這些蟑螂,在以後枯燥的歲月裡,給我帶來了不少的樂趣,我可以識別他們誰與誰是親戚,誰與誰是情敵,以及誰與誰是一對戀人,我甚至給他們起了名字,比如瘸了一條腿的那個叫谷崎潤一郎,經常圍著我的咖啡杯打轉轉的那個叫太宰治,喜歡往電視螢幕上爬的那個庫普林……

一句話,閒,閒得難受。

深夜的酒宴

好久以後,我都忘不了我躺著的那段時光。那段時光我總是躺著的,我只有在躺著的時候,才覺得舒服些,喘氣也均勻多了,這大概是我在病房裡唯一的臨床特徵了。

而其他的人比我似乎更自在,我說的是那些來探視我的客人,他們不但可以擠坐在另一床上、或是椅子上集體開會,也可以三兩個人到走廊上去溜達著分組討論。不久,我的病房就跟貴婦人沙龍差不多了,有人還給起了名字,好聽的這個叫“格特魯德?斯坦因客廳”,格特魯德?斯坦因的客廳因為海明威常來常往而名揚四海;不好聽的那個叫“大車店”。

所有來的人都打著慰問我的幌子,其實未必。我的生活範圍十分有限,我結交的人也不怎麼廣泛,這一點,跟《水滸傳》裡的宋公明不大一樣,來的人無非都是些作家、出版社的編輯和書商,偶而也會來個把印刷廠的廠長什麼的。

你發現了嗎,咱們這裡正好是產供銷一條龍,西西苦笑著咬著我的耳朵說。

我沒說話,我沒什麼話可說。西西說的一點不錯,作家有了稿子,拿來,給了出版社編輯,出版社編輯審過之後,覺得沒啥毛病,就轉手給了書商,這樣一來,那個編輯還可以拿到一筆策劃費,書商再從出版社“合作”個書號,一切都妥了,要是印刷廠的價錢合適,書商甚至可以直接交給廠長,開機印刷,然後只管抽他的煙、喝他的酒,等下一個禮拜看樣書了。他媽的,無形中,我這裡已經成了一個“經貿洽談會”了,而且還用不著交會務費。

我嫌吵,就乾脆躲到陽臺上去,誰都沒有注意到我,誰也沒想去注意我,他們忙活他們自己的事情還忙活不過來呢。幸好是陰天,沒有火辣辣的太陽。西西怕我再動高空垂直降落的腦子,特意給我找的是一樓的病房。陽臺對面有個院子,院子中央有棵古樹,古樹上落著鴿子,還有少量的荊棘和灌木……不知為什麼,我又想起了往事——

從鄉下初到城市,總有些不大習慣,因為沒有青紗帳。可是,很快我就發現城市裡有跟青紗帳同樣迷人的東西,那就是電車,有軌的那種。電車走起來,銅鈴鐺嘩啦嘩啦地搖,搖得特別的歡實。我們這些穿開襠褲的孩子就追在車尾巴後邊,可著嗓門唱“四馬路,安電線,白牌電車圍城轉。”車走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