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的),和對力的估計一樣,都是以互反性運演和反運演的分化和協調為前提的,從而就是以與INRC群同構的群的存在為前提的。

在最後這個水平上出現了很多引人注目的東西,然而這種情況同我們所知的從最初的未分化階段(在本章第一節所描寫的)開始的認識的心理發生情況是符合一致的。另一方面,由於對運演進行運演的反身抽象的結果,就出現了主體的邏輯數學運演的逐步內化,這最後導致可能轉換系統所特有的超時間性的出現,而主體就不再受實際轉換的束縛了。處於時空動力變化中的物理世界,它把主體作為一個組成部分而整合進去,這時對於能客觀地“直接理解”物理世界的某些規律的人來說,就成為可以達到的了,甚至成為可以進行因果解釋(它迫使心理在掌握客體時不斷地解除自身中心化)的了。換句話說,從出生以後就一直在活躍地進行著的內化和外化的平行發展,是思維和宇宙的這一貌似荒謬的符合一致的基礎——思維最後把自己從身體活動中解放了出來,而宇宙則包括了身體活動,同時卻又在一切方面超越了身體活動。的確,科學早就把數學演繹和經驗之間的令人驚奇的符合一致告訴了我們;但是下述的思想是令人注目的,這種思想認為:在比進行形式化和運用實驗技能的水平低得多的水平上,仍然只能對質的方面進行思惟而幾乎不能應用數量表示方法的心智,就在它進行抽象的嘗試和進行觀察的努力這兩者之間達到了與上述相類似的符合一致——不管這些努力可能是怎樣地不講究方法的。注意到下述事實,是有啟發意義的:上述這個符合一致是新東西的建構過程和非預定的建構過程這兩個長期互相關聯的系列的產物,這兩個系列的建構過程開始於一個未能分化的混亂狀態,而主體的運演和客體的因果關係就從這混亂狀態中緩慢地解脫了出來。致——不管這些努力可能是怎樣地不講究方法的。注意到下述事實,是有啟發意義的:上述這個符合一致是新東西的建構過程和非預定的建構過程這兩個長期互相關聯的系列的產物,這兩個系列的建構過程開始於一個未能分化的混亂狀態,而主體的運演和客體的因果關係就從這混亂狀態中緩慢地解脫了出來。

第二章 原初的有機體條件(認識的生物發生)

既然我們已經決定只停留在“發生學”解釋的水平上,而不提超驗的解釋,以前各頁所描述的情況看來就只容許三種可能的解釋。第一,人們可能爭辯說,儘管帶有逐步內化作用的邏輯數學運演的發展同帶有外化作用的實驗和實際因果關係的發展,表面上是背道而馳的,這兩者間愈來愈緊密的符合一致是由於現實與環境的強制因素所提供的外源資訊產生的。第二條論證路線是把這個逐步的符合一致歸因於一個共同的遺傳本源,因而以康拉德·洛倫茲的方式在先驗論和生物發生學之間進行妥協性的思考。這個觀點把上一章所說的建構主義提出的不斷地加工製造出來的創新看作實際並不存在。第三種解釋同樣地接受共同本源的看法,並把邏輯數學認識和物理學的認識的兩重性建構,尤其是邏輯數學認識所達到的內在必然性,都同等地看作是同心理髮生之前就存在的生物學機制有關係的。但是這些機制則被看成是從一個在性質上比遺傳特性的傳遞本身更為一般和更為基本的自我調節中產生的;因為遺傳特性的傳遞總是特化了的,它們對認識過程的重要性是隨著“高階的”有機體的演化而減少,並不是隨之而增加。

因此,在所有上述三種場合中,認識論問題都必須從生物學方面來加以考慮。從發生認識論的觀點看來,這是很重要的,因為心理發生只有在它的機體根源被揭露以後才能為人所理解。

一、拉馬克的經驗主義

上面所提出的三個解答的第一個是有明確的生物學意義的。誠然,把所有認識都歸因於學習,而把學習則看成是經驗的函式的心理學家們(如行為主義者等),以及把邏輯數學運演看成是一種說明經驗材料的同語反覆式的簡單語言的認識論者(如邏輯實證主義者),都沒有注意到他們的觀點中所暗含的生物學上的困難。然而我們必須深究,這種忽視困難是否是有理由的。如果這個觀點所暗含的公設是正確的話,忽視困難將確乎是有理由的;這種公設認為,認識是屬於“表現型的”,也就是說,是同個體的身體發展聯絡著的,並不是從那些僅與染色體組和遺傳特性的傳遞有關的生物發生的機制中產生出來的。但是我們知道,現在有許多理由表明不能在絕對意義上作上述這種區分。我們將提出兩個主要的理由。第一,表現型是染色體組在生長期間的綜合活動跟外界影響之間不斷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