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5部分

溼邪,鬱遏化熱,溼熱浸淫經脈,營衛執行受阻,氣血執行不暢,致筋脈失於滋養而成痿。正如《素問·痿論》所言:“有漸於溼,以水為事,若有所留,居處相溼,肌肉濡漬,痺而不仁,發為肉痿。”

3。飲食毒物所傷

素體脾胃虛弱,或勞倦思慮過度,中氣受損,脾胃受納、運化、輸布功能失常,氣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無以濡養五臟,以致筋骨肌肉失養;或飲食不節,嗜酒辛辣,損傷脾胃,運化失職,痰溼內生,阻於經脈,肢體失養,均可致痿。此外,服用或接觸毒性藥物,損傷氣血經脈,經氣執行不利,脈道失暢,亦可致痿。

4。勞病體虛

先天不足,或久病體虛,傷及肝腎,精血虧虛;或勞役、房事太過而傷腎,耗損陰精,腎水虧虛,筋脈失於灌溉濡養,發為痿證。

5。跌僕瘀阻

跌僕負重,頸腰受損,瘀血阻絡,新血不生,肢體失養;或產後惡露未盡,瘀血流注於腰膝,以致氣血瘀阻不暢,脈道不利,四肢失於濡潤滋養,發為痿證。

二、病機

痿證病變部位在筋脈肌肉,但根柢在於五臟虛損。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主筋,腎主骨,心主血脈,各種外感內傷等致病因素,均可耗傷五臟精氣,導致精血津液虧損,宗筋失養弛縱,不能束骨而利關節,以致肌肉軟弱無力,消瘦枯萎,發為痿證。

本病以熱證、虛證為多,亦有虛實夾雜者。外感溫毒、溼熱所致者,病初陰津耗傷不甚,邪熱偏重,故屬實證;但日久肺胃津傷,肝腎陰血耗損,則由實轉虛,或虛實夾雜。內傷致病,脾胃虛弱,肝腎虧損,氣血陰精虧耗,則以虛證為主,但可夾溼、夾熱、夾痰、夾瘀,表現本虛標實之候。故臨床常呈現因實致虛、因虛致實和虛實錯雜的複雜病機。

五臟病變,皆能致痿,且可相互傳變。如溫熱毒邪,傷陰耗氣,肺熱葉焦,津液失其宣佈,五臟失於濡潤而致痿。脾胃虛弱,化源不足,氣血虧虛,五臟失於榮養;或脾氣受困,水溼不運,鬱而化熱,溼熱上燻肺葉或下注於腎致肺腎受灼;或脾胃受損,運化失司,導致痰濁內生,阻滯經脈,發為痿證。肝腎陰虛,虛火內熾,火灼肺金,又可加重肺熱津傷。腎水虧虛,津液匱乏,津血同源,津虧血瘀,或跌僕瘀阻,均可導致脈絡失暢,筋脈失養,致使病程纏綿難愈。

久痿虛極,脾腎精氣虛敗,病情危篤。足少陰脈貫行舌根,足太陰脈上行夾咽,連舌本,散於舌下。脾腎精氣虛損則舌體失去支援,脾氣虛損,無力升清,腎氣虛衰,宗氣不足,可見舌體癱軟,吞嚥、呼吸困難等兇險之候。

【診查要點】

一、診斷依據

1。肢體筋脈弛緩不收,下肢或上肢,一側或雙側,軟弱無力,甚則癱瘓,部分病人伴有肌肉萎縮。

2。由於肌肉痿軟無力,可有瞼廢、視歧、聲嘶低喑、抬頭無力等症狀,甚則影響呼吸、吞嚥。

3。部分病人發病前有感冒、腹瀉病史,或有神經毒性藥物接觸史或家族遺傳史。

二、病證鑑別

1。痿證與偏枯

偏枯亦稱半身不遂,是中風症狀,病見一側上下肢偏廢不用,常伴有語言謇澀、口眼歪斜,久則患肢肌肉枯萎,其癱瘓是由於中風而致,二者臨床不難鑑別。

2。痿證與痱證

《靈樞·熱病》雲:“痱之為病也,身無痛者,四肢不收,智亂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則不能言,不可治也。”由此可見,痱證除四肢無力外,還有神志病變,語聲不出,可資鑑別。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1。辨臟腑病位

痿證初起,症見發熱,咳嗽,咽痛,或在熱病之後出現肢體軟弱不用者,病位多在肺;凡見四肢痿軟無力,神疲肢倦,納呆便溏,下肢微腫,病位多在脾胃;凡以下肢痿軟無力明顯,甚則不能站立,腰膝痠軟,頭暈耳鳴,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病位多在肝腎。

2。辨標本虛實

痿證以虛為本,或本虛標實。因感受溫熱毒邪或溼熱浸淫者,多急性發病,病情進展較快,屬實證。熱邪最易耗津傷正,故疾病早期常見虛實錯雜。內傷積損,久病不愈,主要為脾胃虛弱和肝腎陰虛,多屬虛證,但又常兼夾鬱熱、溼熱、痰濁、瘀血,而虛中有實。跌打損傷,瘀阻脈絡,或痿證日久,氣虛血瘀,也屬常見。

二、治療原則

痿證的治療,虛證宜扶正補虛為主。脾胃虛弱者,宜益氣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