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部分

益氣養血,化瘀通絡。

代表方:補陽還五湯加減。本方益氣養血,化瘀通絡,適用於中風恢復階段氣虛血滯而無風陽痰熱表現之半身不遂,口舌咼斜,或語言謇澀之證。

常用藥:黃芪以補氣養血;桃仁、紅花、赤芍、當歸、赤芍養血活血,化瘀通經;地龍、牛膝引血下行兼以通絡。

血虛甚者,加枸杞、首烏藤以補血;肢冷,陽失溫煦,加桂枝溫經通脈;腰膝痠軟,加續斷、桑寄生、杜仲以壯筋骨、強腰膝。

3。肝腎虧虛證

症狀: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攣變形,舌強不語,或偏癱,肢體肌肉萎縮,舌紅脈細,或舌淡紅,脈沉細。

證機概要:肝腎虧虛,陰血不足,筋脈失養。

治法:滋養肝腎。

代表方:左歸丸合地黃飲子加減。左歸丸功專填補肝腎真陰,用於精血不足,不能榮養筋脈,腰膝痠軟,肢體不用等症;地黃飲子滋腎陰,補腎陽,開竅化痰,用於下元虛衰,虛火上炎,痰濁上泛所致之舌強不語、足廢不用等症。

常用藥:乾地黃、首烏、枸杞、山萸肉補腎益精;麥冬、石斛養陰生津;當歸、雞血藤養血和絡。

若腰痠腿軟較甚,加杜仲、桑寄生、牛膝補腎壯腰;若腎陽虛,加巴戟天、肉蓯蓉補腎益精;附子、肉桂引火歸原;夾有痰濁,加菖蒲、遠志、茯苓化痰開竅。

【預後轉歸】

中風病的轉歸預後與體質強弱、正氣盛衰、邪氣淺深、中風輕重及治療正確與否、調養是否得當等相關。中經絡一般病情較輕,預後較好。中臟腑者,神志由昏迷逐漸轉清,半身不遂趨於恢復,病勢為順,預後多好。若出現頑固性呃逆、嘔血、厥脫者,此為中風變證,多致正氣散脫。若邪盛正傷,雖經救治,終因正氣已傷,致病程遷延,可成為中風後遺症。

【預防調護】

高度重視中風的先兆症狀,如中老年人,經常出現一過性頭暈,肢麻肉瞤者,乃中風先兆,應及早治療,以防中風的發生。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掌握疾病動態,重點觀察神志、瞳神、氣息、脈象等變化,並採取相應的救治措施。加強護理,防治褥瘡、肺部感染、口腔感染、窒息及尿路感染等併發症。

中老年人應做適當的體育鍛煉,使氣機條暢,血脈暢通。此外,飲食宜清淡,保持大便通暢,戒菸酒,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暢和情緒的穩定。

【臨證備要】

1。中風的應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