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9部分

喜歡看各種汽車雜誌,最喜歡的是“汽車之友”,每每到月底,老公就會每天下班時到小區外的報刊亭問下月的雜誌來了沒有,如果老闆說還沒來,他就會顯得很失望。

這個月,老公單位很忙,月底那段時間他老是加班或是值班,連他最喜歡的雜誌也沒買。昨天,他晚上又加班,我一個人回家,到小區外,看到那個報刊亭,突然想到,我可以幫他買啊,於是上前問老闆“汽車之友”來了沒有,老闆從架子上拿了一本給我,我說:“給我拿本新的吧。”“最後一本,昨天剛來的,賣的很快。”我有點不大相信,又問:“真的沒有啦?”“真的沒了。”老闆很肯定的說。看他認真的表情,我就相信了。回家的路上,我很是得意,心想先不告訴老公,等他晚上回來給他個驚喜。回家後公公婆婆都不在,我一個人做飯、吃飯、看電視、幫老公錄中央五臺的“賽車時代”。老公加班很晚,到晚上將近10點才回家,飯菜已經熱了好幾遍。吃完飯後,他就進了房間看錄好的“賽車時代”,我問他,今天有什麼特別的嗎?他笑笑從桌上拿來兩本書,我一看是兩本一模一樣的“汽車之友”,“怎麼會呢?你在哪買的?”“就是平時買書的報刊亭。”“老闆跟我說是最後一本的。”本來我打算今天去把書退掉,還要教育一下那個不誠實的報刊亭老闆,但是老公說,他很感動我為他買書,就把這本書留下做個紀念吧,“那也好,但是我還是要去找那個老闆說清楚,讓他不好意思。” 老公愛憐的捏了一下我的鼻子:“你呀,還這麼調皮。”

至此,買書事件暫告一段落。以後,我還會一如既往的支援老公對汽車的熱愛,和他一起做著汽車夢。

從造飛機的農民和造汽車的老總看缺乏激情的中國民族汽車工業

蒐集了幾個農民造飛機的故事

一、四川綿陽老農曹正書20年造飛機,組裝飛機的材料由廢品站收購來的。他沒有模仿的樣本和圖紙,按照鴿子的比例造出來的飛機讓飛行教官測試後說“重心符合飛行原理。”(army。tom。)

二、山東滕州一個只上過5年小學做小生意的農民叫王金端,自己造飛機。為了買製造飛機用的零部件航材,王金端幾乎把值錢的東西都賣了,和家人的幫助下,1996年10月,一架名為“魯滕Ⅰ號”超輕型飛機在村外麥場上誕生。2002年7月,在“魯滕Ⅰ號”基礎上改進的“世紀ⅢC號”輕型飛機又組裝完畢並能飛上天。 (滕州日報)

三、只讀過3年小學的廣州農民張鬥三靠自學在自家天台成功造出飛機,成為戰鬥機中國國際航展史上第一位國內個人參展商,被喻為“造機狂人”。繼自行研製的“鬥強三號”飛機後,他又從老鷹那裡得到靈感自行研製出長相怪異的飛行器“撲轉翼飛機”,讓專家覺得不可思議。

。。。。。。。。。。。。

記得前年的央視東方時空百姓故事曾經連續幾期對一位農民(忘了名字了)造飛機試飛的過程寫實報道,讓我們有幸親眼目睹了農民造飛機的酸甜苦辣。當這位農民的土飛機離開地皮的時候,我們的心也跟著雀躍起來。節目把這個畫面定格,邀請了兩位人士評說。一位好像是藝人,一位是飛機制造專家。藝人不置可否, 專家的意思說農民造飛機不可能,閒著沒事幹了,瞎折騰,不如在家好好的種地。

我對專家的話不以為然,甚至可以說有些反感:農民造飛機的確不可能成功(要成功的話還要你坐在這裡!),但是我們絲毫沒有任何理由去指責他們也擁有對生活的夢想。“他們帶著許多的夢想投入生活,並且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分明已經體會到了付出和收穫的快樂”。他們的行為正體現出一種我們久違了的高尚精神,一種身處劣勢不服輸的樂觀主義精神,一種無畏艱難執著追求理想的探索精神。

這種精神表現為一種飽滿的激情,一種創造美好生活的激情,一種用實踐嘗試夢想的激情,一種勇於感知未知世界的激情,這種激情,並不因為理論和物質的匱乏而在農民心中缺乏和淡化(只不過是我們的有些人不屑於去感知罷了)。

思及我國民族汽車工業,這種精神和激情,正是現在我們造汽車的老總所缺乏的,確切地說是當今的中國民族汽車工業所缺乏的。

這種激情,在60年代及以前的中國汽車工業有過。1953年,一汽破土動工前,我們的民族汽車工業有什麼?設計、技術、工藝?什麼都沒有!三年時間,從按圖索驥到自行設計,從敲敲打打到併線生產,我們的汽車人愣是創造出從廢墟中發展起了民族汽車工業。1956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