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部分

線之獨石口、古北口、喜峰口、冷口、界嶺口,義院口,威逼平津,北路以第六師團師團長坂本政右衛門中將統領,率兩個步兵旅團,一個混成旅團,並輔以偽滿洲國之偽軍一部,計步騎工炮五萬餘人,先在熱河境內掃蕩,剿殺我未來得及轉移至安全地帶的中國軍隊,然後西進,威逼察哈樂省省府多倫,武藤信義自統餘部為預備隊,必要時南下,配合南路日軍與我長城一線守軍決戰。我軍的佈署是:以傅作義之第七兵團由綏遠東進,以第七兵團總指揮傅作義率所屬第五十九軍為前鋒,以趙承綏率騎一軍為後應,在獨石口布防。原第八軍團和王以哲之第六十七軍為掩護我軍大部隊安全撤退、正與原中路日軍之追兵作戰,第八軍團總指揮楊傑應令王以哲迅速擺脫追兵,以後隊作前隊,前隊改為後隊,加強後衛兵力,節節阻止追兵,徐徐撤退,並應統兵於古北口地區,佔領高山陣地,以接應王以哲六十七軍撤至安全地帶,並防守古北口一線;以宋哲元率第三軍團,於東起冷口(不含冷口)西至馬蘭峪之喜峰口一線佈防;以商震率第二軍團,防守冷口,以萬福麟率第四軍團於界嶺口至義院口一線佈防;以第一軍團佔領北寧線,監視榆關,山海關,掩護我軍側翼;以張作相率第六軍團於察哈爾東部佈防,以守衛多倫並牽制關東軍之右側翼。”作戰佈署宣佈畢。何應欽道:“各位要沒有意見的話,那就分頭執行吧。”宋哲元道:“我二十九軍,任務太重,恐難勝任。”宋哲元道:“那好,明軒你留下。”眾將走後,宋哲元對何應欽、黃紹竑二人說道:“我們二十九軍的情況你們二位是知道的……。”“知道,你二十九軍是西北軍的精華縮編而成,二十九軍訓練有素,英勇善戰,誰不知道,我們當然知道。”原來二十九軍的前身是馮玉祥所統領的西北軍,馮玉祥對部下將士十分愛惜,管理比較嚴格,訓練抓的也比較緊,常對部下眾將說道:“士兵沒有平時刻苦地訓練,軍事素質就不會高,戰時也就沒有戰鬥力,一定要夏天頂著日頭曬,冬天不怕寒風吹,一個合格的將領對待士兵平時要將士兵當作自己的兒子管,要教育他肯吃苦,要他學好,要他長能耐,戰時要把他當老子待,沒有老子,哪來的兒子,老子就這麼一個,死了就沒有了。因此要特別地愛護。要時時刻刻考慮他們的安全。”

(一百六十七)

二十九軍的前身原來是西兵軍的精銳,原來自張學良在東北易職後,蔣介石召開編遣會議,推行的削藩政策失敗後,蔣介石運用金錢、官位在各路軍閥中推行收買利誘,首先導致了桂系的反蔣,此後不久西北軍內的高階將領叛馮投蔣,蔣介石在桂軍和西北軍的舉動,使閻錫山也感到了岌岌可危。一九三O年馮玉祥和閆錫山密議聯合反蔣,馮玉祥為人正直,待人真誠和閆錫山約定反蔣並訂下起兵的時間,屆時調動各省的軍隊二十六萬,分七路開赴中原,與蔣介石交戰,閻錫山為儲存實力,只派少數人馬參戰,又恰逢張學良率東北軍入關調停,馮玉祥之部將第四方面軍總司令石友三,見東北軍入關支援蔣介石,遂倒戈叛馮投蔣,接著二十一師師長梁冠英等將領也被蔣介石收買叛馮投蔣,馮玉祥見大勢已去,被迫接受蔣介石的條件,解除兵權,宣告引退,西北軍隨之解體,已經退入山西南部的一小部份西北軍經張學良同意被改編為二十九軍,由宋哲元任軍長,下轄三個師,暫編第二師劉汝明任師長,第三十七師馮治安任師長,第三十八師張自忠任師長,全軍二萬二千人,此次奉命開赴熱河抗擊日寇,除在陽泉、遼縣、沁縣留守人員的七千人外,實際到前線的約為一萬五千人,駐守山西陽泉,自此二十九軍就象沒孃的孩子似的沒人問。陽泉是閻錫山的地盤,閻錫山為人向來慳吝,二十九軍又不是受他節制,給養給二十九軍的只是象徵性的敷衍,所有官兵只能拿到七成軍餉,糧餉也只有八成,給養尚且如此,裝備就更不用談了,幾年了,二十九軍也未增添過什麼裝備。宋哲元說道:“我二十九軍雖然訓練有素,畢竟只有一萬五千人,而且裝備極差,全軍只有重機槍百餘挺,山炮、野炮十幾門,士兵所用槍支大多是漢陽造,還有三分之一的老毛瑟槍,槍上沒有刺刀,只好每人發一把大刀,你們叫我這一萬五千人擔當東西長達三百里寬正面的防禦,我確實困難,我二十九軍事小,就是弄個全軍覆沒也沒有關係,但是影響到整個防線,甚至國家的安全這事就大了,我宋哲元可承擔不起啊!”黃紹竑說道:“二十九軍裝備差我們是知道的,但是沒想到差到這種程度,不過你這麼一說,我們瞭解了也比較好,喜峰口位置重要,日軍南路指揮官,西義一倚仗其佔領熱河之餘威率領十萬大軍南下,大有從中間突破,直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