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而過,卻混然未覺。
有些懊惱,有些沮喪,堂堂的大理寺少卿居然犯下這麼低階的錯誤,更可惡的是這個錯誤還是被一個小丫頭髮現。他恨得牙癢,發誓無論如何他都要把兇手緝捕歸案,以雪今日之恥。
如今,根據自己的分析以及任倚婕的推理,吳王的幼子李璄做案嫌疑最大。可是要緝捕他並不容易,因為他已經失蹤了七年,從一個十歲的孩子成長成了一個十七歲的少年,沒有人見過他的容貌。他此刻的身份除了獄中寧死不招的趙祿,也根本無人而知。要找他似乎沒有任何線索。
這時,任倚婕又給他出了個主意。'bookid=1966109;bookname=《無宅不鬥》'
上部:迷霧重重 第三十五章:尋找李璄
一日後,長安城沸騰了,大街小巷貼滿了一則告示,上面是這麼寫的:
“因吳王府舊址近日鬧鬼,特令圍禁,無關人等不得靠近!另招募十六至二十歲之青壯年十人,以助大理寺日夜看守吳王府。每日工錢十貫,直至大理寺查明真相止。”
老百姓們一邊看著,一邊議論紛紛。有膽小怕事的,說:“這鬧鬼誰還敢去啊?總不能為了十貫錢,把命給搭上啊!”。也有膽大的,說:“老子天不怕地不怕,幾個小鬼算個鳥,這有錢賺的好事不去的是傻瓜!”。還有一些謹慎小心的,說:“吳王已逝七年了,從未聽說吳王府有鬧鬼一事,此事怕別有內情。”更有喜歡八卦的,說:“一定是當年吳王死有不甘,如今化作厲鬼回來索命了”……
一時間,這則告示傳得沸沸揚揚,好不熱鬧。而領著告示到大理寺的應徵者,卻是並不多,一上午只來了六人。看來古代人對於這些邪門的事,都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
任倚婕與盛宣煜並肩站著,從議事廳的窗戶內向外望去,對於每一個前來應徵的人,都是細細打量。
“你的方法能行嗎?”盛宣煜望著那六個應徵者,總感覺一個個都不像,心裡便有些沒底。
而任倚婕似乎比他輕鬆多了,說:“能不能行不好說,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假如我是李璄,我又正好在長安,我就一定會來。因為吳王府畢竟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只要是人都會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感情。如今這裡突然傳出鬧鬼,那麼我一定會很好奇,同時我可能也會期盼著吳王,或者吳王妃的鬼魂真的回來了。鬧鬼只能嚇住尋常百姓,但絕不會讓李璄退縮。”
“可他難道就不怕來大理寺被人認出來?”
“不會怕的。從趙祿的口中就可以聽出,他來長安有一段時間了,趙大人也顯然是剛剛知道不久。那麼這說明他在長安一定過得很安全,沒有人認識他就是當年那個失蹤的孩子。且不說這案子已經過去七年了,早就被人遺忘,就算是他想到可能這是個陷阱,他也會來。我們千萬不能低估他的膽量,他敢回到長安,還敢聯絡像趙祿這樣的吳王舊部,甚至不惜殺了趙大人,弄出這麼大動靜,他不僅膽大,而且必有所圖。”
“嗯!”盛宣煜點了點頭,心裡對她的分析基本認同,想了想,又說,“但如果我是李璄,我不會親自來。既然連趙祿這樣的舊部都找了,也表示其他舊部早聯絡過了。大可以叫一個跟他差不多年紀的心腹過來應徵,不是照樣可以探知吳王府秘密,還更安全。”
“不會!他一定會親自來!”任倚婕很果斷地搖了搖頭,目光中流露出一種堅定的自信
“為何不會?”
“直覺!”是的,她的直覺一直很準。在21世紀,她所攻克的所有數學難題,都和最初的直覺分不開。而她的父親也曾經跟她說過,遇到任何看起來一時理不清的事情時,就要相信自己最初的直覺。人的直覺往往是探尋真相最直接的東西。
盛宣煜有些不服,還想反駁兩句,這時聽到大門外有人爭吵的聲音。眉微蹙,對著任倚婕說:“我出去看看!”
“我也去!”她衝他一笑,衝在他的前面,搶先跑了出去。
微嘆,盛宣煜無奈地翻了翻白眼,自己真是糊塗,有熱鬧看,這死丫頭怎麼可能會錯過呢。
大門外,兩個守衛還在憤憤不平,其中一個溼漉漉的,好不狼狽。見盛宣煜出來,二人立即拱手行禮,齊聲喊了一聲:“盛大人!”
“何事喧譁?”
“回大人,”那個渾身溼透的守衛說道,“剛才有一刁民想來應徵吳王府看守,屬下見他年逾四十,又有腿疾,行動不便,便好心勸他離去,不料他突然發刁,辱罵屬下,還朝屬下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