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5部分

漢學,起民智,蠻野的氣息也消逝了許多,雖然同樣勇武。卻新增了一絲儒雅之氣,至少不會一言不和就拔刀相向,而由於推廣農耕,許多牧民都開始向著農民轉變,彪悍之風弱了許多,正所謂有一利就有一弊,如果搶起戰鬥力來。明顯禿髮部更加的悍勇,但是學習了漢人文化的段氏卻懂得了兵書戰陣,懂得了打造鎧甲兵刃,而這些也建立起段氏的統治。

勞心者治於人,勞力者受制於人,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去歲大雪。鮮卑又遭受到了雪災,不過情況遠沒有前年那般嚴重,所以鮮卑部落靠著存糧還能支撐下去,尤其是前年,鮮卑與大夏雖有戰爭爆發,但是大夏對鮮卑的貿易卻並沒有關閉,有大量的糧食以高昂的價格被賣給了鮮卑,所以去歲的冬天還是能應付過去的。遠高出大夏說消耗的糧食,大夏地域遼闊,由於是擁有大遼河,渾河。大淩河等眾多水系,以及三大水系沖積出來的平原,肥沃的黑土可以說最適合糧食產出的地方,而大夏之前為了得到足夠的糧食,對農業只採取十稅一的制度,可以說是很輕薄的稅率,另外如果要耕種土地,尤其是開闢荒野,更是會獲得大夏銀行的支助,可以獲得農具,耕牛。並利用貸來的錢可以租用荒野,而荒地的價格是十分廉價的,而開荒兩年內是不用繳納田稅的,而這個時候正是諸侯混戰的時候糧食的價格也可以說是居高不下,大夏所產糧食在滿足自身之外,也有餘糧外賣,也是一筆不錯的收入,不過為了保證大夏糧價不至於因為大面積的豐收,而導致降價,通常都會由官府來負責以一定價格收購,以儲存各地官倉。

而在之前,大夏所產出的糧食在支出幾次大規模戰爭中雖然也消耗不少,尤其是遷移數百萬的山東百姓,各地官倉都運輸了不少糧食往各地,但隨著遼東三府可以自給自足。山東東部也屯田也有了產出,大夏這邊的支出再次減糧倉再次爆滿,甚至有的大城都存有三年的存糧,而大夏的天之城更是存有五年以上的糧食,幾乎整個天之城的內部都被糧食堆滿。

可以說大夏糧食暴漲,很大程度上是之前的一系列的政策的一次噴發。以往是發愁糧食不夠吃,所以拼命的鼓勵人開荒種田,但是到了大夏聖元三年之後,大夏的糧食產出已經多到大夏無法消化的地步,儘管這個時候中原宋國八王之亂,但是宋國地處黃河中下游,也是一個產糧的大戶,雖然動亂但是靠著之前的糧食,兩三年裡糧食是不太缺的,而且從大夏不遠數千裡的運送,這裡面的利潤就薄了。

儘管大夏嚴格規範商人,但是商人逐利的本性是不會改的,何況大夏也不能強制讓商人去販賣糧食,而境內糧食產出又年年豐收,多的都沒地方儲存,這個事情讓內閣也是亦喜亦憂,喜的是不用擔心糧食不夠用,憂的是糧食太多,連堆的地方都沒有,而且跟著夏羽這個現代人。經濟學的東西還是學到一些的。豐收就意味著谷賤,而這無疑會刺傷農戶的種田積極性。

而外銷又沒有銷路,最後選來選去,似乎只有北面的鮮卑人和柔然人最缺糧食,不過這兩個部落卻又跟大夏是敵視的關小”千以這個事情也很難辦。所以就有了走私商人,明裡不能欺。但暗裡卻可以賣,甚至還能抬高價格,而大夏只賣糧食,並收取北地的人參,鹿聳,各種珍貴的獸皮等等,而這些東西可都是價格高昂的物品,但在鮮卑人手裡無疑是沒有多少價格的玩意,但對於大夏不同,大夏已經開通了與江南雲夢海上的吳王國之間的貿易,北貨在南方可是價比千金。而南貨北上也是價值翻了數倍。所以這就形成了一條新的貿易路線。糧食就近北上販賣,換取低價的北貨,然後南運,南貨在北運。完成一個迴圈,而大夏既可以解決了糧食問題,也大大的提高了稅收,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至於第二點,其實也很簡單,大夏如今的戰略重點在南不在北,尤其是中原動亂,讓大夏看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那就是進駐中原富庶之地的時機,而山東經過這三四年的平穩,大夏已經站穩腳跟。物資儲備也已經就緒,時刻都可以繼續對山東進行攻掠。而這介,時候,大夏也不想在北疆在起烽火。讓自己分心,所以用糧食來堵北面鮮卑的嘴,讓他們消停一些日子,等大夏騰出手來,在收拾它。

夏羽的打算很簡單,先南後北。暫時跟鮮卑和睦共處,就算無法和睦,也要保持一定的平和態勢,不會爆發大戰,以影響大夏的戰略重點方向,只是夏羽沒想到,這些鮮卑人還真是把他的妥協,當成了軟弱。以為大夏是害怕了它,居然派了使者前來索要錢糧,這就讓夏羽惱了。

“陛下,此事還需慎重考慮,鮮卑人派出使者前來,肯定也是不想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