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的直視之後。
“如果,我批准這個計劃的話,陸軍有多少把握”
“六萬的話,有六成”
“那十萬呢?”
追問一句,陳默然直視著的蔡鍔,然後眼巴巴的等待著他的回答,進攻日本本土,這個誘惑誰能拒絕呢?
(無語的新書釋出了,書名:新紀元1912,希望大家能夠繼續支援無語謝謝明天加更,求收藏、求推薦已11萬字,業已小肥,可下刀了)。
第198章 中與德(新書釋出了,歡迎支援!)
1906年的英國聚集了世界上的大量財富,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殖民地。作為產業**的先進國家,這個國家的國家理念也發生了變化。當歐洲在拿破崙的戰爭後成為一片廢墟後,英國成為了世界工廠,他們的商品像洪水一樣湧入歐洲大陸,英國的財富像飛一般的增長,從而又促進了他們的再生產能力,產量不斷增加,進而獲得了印度、中國以及全世界的市場。
不過現在,隨著中國的在光復後,所表現出的磅礴發展潛力,在一定的關稅保護和政策優先下,國內迅速發展的實業工廠,不僅正在一點點的擠壓著外國產品在中國的市場,而且一些商人同時開始南下,試圖向南洋發展自己的商業,而南洋的數百萬華僑亦喜用唐山的商品。
購買國貨即是愛國,同樣的銷售國貨,又是更為愛國的表現,而南洋的零售商又大都是華人,在短短數月間,中國對南洋的出口,便超過過去數年的總和,按這個勢頭來看的話,早晚會搶走英國的市場,到時候那些堆積在倉庫裡的商品將無處可去。
這對於英國的商人而言,顯然是一種不可接受的現實,而英國的外交方式一直是把那些對自己有危險的事態阻止在萌芽期。
不過採取的方式卻是十分狡猾的。他們儘可能的迴避採取戰爭這一直接手段,如果不能避免時他們會透過巧妙的外交手段讓其他國家出面去打,就算走到了盡頭不得不自己派兵時,也會盡量聯合一些有著共同利益的國家共同行事。
現在雖然英國很想把中國發展的苗子掐斷,不過卻不會和中國發生戰爭。用英國的外交慣用語來講,那就是,
“遠東的實力均衡”
要保持這一均衡,就需要透過一些外交手段。
他們最初考慮的就是日本。
當中國在日俄戰爭期間,透過果斷的冒險,利用日本和俄羅斯之間的戰爭關係到日本存亡,從而奪回十年前割讓與日本的臺灣後,中日兩國間的關係便驟然緊張起來,而兩國更是把彼此視為假想敵。
也正是因於此,當日本表現出準備對中國下手的態勢之後,英國並沒有阻止他們,甚至還透過一筆3000萬英鎊的貸款,縱容了日本的動手,更是在期間多次協助日本,可以說,也正因如此,中英關係亦隨之轉冷急下。
1905年12月,英國商品對華出口額為12萬英鎊,而在半年前,英國商品當月對華出口額卻為200萬英鎊,這種急轉直下的關係,透過貿易往往會有最充分的體現,而中英兩國間的變化,卻又被其它的國家所看在眼中,樂在心裡。
“乾脆組成德華同盟算了”
德國駐英國大使赫爾曼?馮?艾加爾德斯塔因,在意識到英中關係轉冷之後,尤其是在中國大使甚至用拒絕舉行正常會晤的方式,表達中國的憤怒之後。
他意識到,對於德國而言,最好的機會到了,在皇帝短視的拒絕了向俄羅斯提供貸款之後,任何一位歐洲的外交官,都明白這筆貸款最終決定著俄羅斯的走向,而德國將不得不去面對來自英法以及他們未來的盟友俄羅斯的壓力。
而此時艾加爾德斯塔因卻從中英兩國間的關係變化,意識到,打破德國兩線危機的時機到達了,只要德國能夠把中國拉入德國的陣營,那麼俄羅斯的局勢,必定由安轉危,他同樣需要考慮中國的威脅。
在這麼一個外交官們四處活躍的時代,不過裡面也混雜著一些外行人,至少艾加爾德斯塔因就有點這個味道。作為代理大使,他和很多職業外交官不同,他並沒沒有受過正規的訓練,幹這一行純屬興趣愛好。事實上,這在各國外交界都屢見不鮮,只要能得到擁有強大的**權的皇帝的信任,就算官僚制度十分嚴謹的德國也會發生這種事情。
在倫敦的外交界,艾加爾德斯塔用自己私人的錢開展著外交活動,在金錢方面對他不是什麼問題,但是對於他來說,他知道自己需要一個合適的功績,證明自己可以勝任這一職務,同樣的,他明白,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