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位女藩王蕭玄月為何不願成為崇光帝的皇后,人們眾說紛紜。
一些人猜測或許是因為她崇尚自由,覺得後宮生活太過壓抑;而另一些人則認為,蕭玄月手握重權,而崇光帝整日沉溺於微服私訪、尋花問柳以及後宮之中,日常政務幾乎全部由蕭玄月打理。
在當時,蕭玄月實際上扮演著常務副皇帝的角色,擁有對三品以下官員的生殺大權,無需向任何人請示。
同時,她還能自主決定五品以下的官員任免和職務調動。
這樣一來,如果她當上皇后,那麼太子必定會是她的兒子,但這卻違背了天命王朝“立長不立賢”的傳統。
畢竟在此之前,崇光帝已經有了子嗣。
而立長的根本原因在於,若以年齡作為標準,則更為明確。
即便皇帝子女眾多,也只有前幾名才有資格參與奪嫡之爭。
但若是立賢,那麼究竟何為賢呢?恐怕每一個皇嗣都會自認為自己才是最賢明的。
當然也有一些人覺得,是蕭玄月討厭崇光帝的風流,和生活不檢點。
不過這種說法比較冷門。
由於蕭玄月拒絕進入崇光帝的後宮,她的兒子便跟隨著母親姓蕭。
之後,蕭玄月的兒子順利地繼承了她的封地,併成為了一方藩王。
然而,當時間來到祝矽玉統治時期時,蕭玄月的後代卻已不再存在。
原來,在玉決帝被突蒙丹喀抓走後,他弟弟壯肅皇帝決定北上\"射狼\",以收復失地。這場戰爭異常激烈和殘酷。
在這一連串的戰鬥中,女藩王蕭玄月的後裔們毫不畏懼,英勇奮戰,但最終不幸全部戰死沙場。
他們用生命扞衛了國家的尊嚴和領土完整。
值得一提的是,實際上蕭玄月的爵位是國公,而稱其為女藩王只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罷了。
儘管如此,這個稱號仍然展現出老百姓對她功績的尊重和敬仰。
祝矽玉對於這位女中豪傑一向十分敬仰,她拿起來三炷香點燃後,放進蕭玄月墓碑前的香爐。
話說這位女藩王死後還有一個小插曲,那就是當時的皇帝是崇光帝的兒子,萬春帝。
這位皇帝居然決定,以皇后的禮節,下葬蕭玄月。
這件事情讓蕭玄月的兒子,也就是萬春皇帝同父異母的弟弟很不高興,他覺得自己母親並沒有正式嫁給崇光帝。
而且他母親作為女藩王,文治武功都十分優秀,按照皇后埋葬實在是委屈,應該按照諸侯的禮節下葬。
雖然很多人戲稱,蕭玄月屬於不是皇后的皇后,但是這也只是玩笑話而已!
於是,一場爭論開始了。
有人支援萬春帝的決定,認為這樣可以表達對蕭玄月的尊重和敬意;而另一些人則支援蕭玄月的兒子,認為應該遵循諸侯禮儀,給予她應有的待遇。
這場爭論持續了很長時間,但最終,雙方還是達成了妥協。
經過充分的討論和權衡之後,大家一致同意,將蕭玄月按照諸侯的禮節下葬,並將她的陵墓建在了崇光帝的身旁。
這個決定既體現了對蕭玄月的敬重,又照顧到了傳統禮儀的要求。
蕭玄月的兒子雖然對這個結果仍然感到不滿,但他也明白,這已經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