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屋裡坐下來慢慢喝著熱茶的時候,連守信臉上的怒色還沒有緩過來。
“……那罵罵咧咧的。像啥樣,磕磣了四郎,她就能得著好了……”
連守信對於連蘭兒當街和四郎翻臉吵鬧,相互辱罵、詆譭這件事非常不滿。
“這是找後賬。還是又出了啥事?”連蔓兒就問。
“她大姑那個人,可不是能吃虧的。上回的事,她們去村裡鬧過一回,也沒討著啥好處。老爺子沒答應她的那些個要求。她能忍下這口氣,白吃了這個虧?我看啊,這就是找後賬。”張氏就道。
連蔓兒微微點頭,她和張氏的看法一樣,也覺得這是連蘭兒在報復四郎。四郎壞銀鎖的名聲,那她就壞四郎的名聲。
“看那樣。興許又出了啥事吧。”連守信就皺眉道,“能出啥事那?四郎他們都鬧僵了,來城裡上工,也不可能再住到那去。咋就又纏到一塊了?!”
“一會等小核桃回來就知道了。”小七就道。剛才連守信和五郎打發人制止了連蘭兒的咒罵,並讓連蘭兒一家人回家的時候,小七多了個心眼,打發了小核桃混到人群裡去打聽訊息。
小核桃年紀小。人也機靈,很適合這樣的差事。
高高興興地回來,一進城就趕上這一出,誰也不可能高興。不過,張氏、連蔓兒、五郎和小七這孃兒幾個也沒太過放在心上,所以這件事也沒有怎麼影響她們的心情,說道說道也就算了。只有連守信,畢竟對老宅那邊的感情不同。所以,心裡邊有些不自在。
很快,小核桃就回來了。
“打聽著了沒,是咋回事?”小七就問小核桃道。
“回二爺的話,打聽著了。”小核桃忙就答道。
“說說,是咋回事?”連守信也問。
小核桃就將他聽來和刻意打聽來的訊息一一說了出來。原來四郎過完年回紙紮鋪子上工,因為連守信給蔣掌櫃留了話,蔣掌櫃跟紙紮鋪子管事的人說了,四郎下工後,可以住在鋪子裡。
四郎應該也是知道將連蘭兒給得罪透了,家裡又張羅著給他說媳婦,所以竟真的老老實實在鋪子裡幹活,也不往連蘭兒那邊去了。
如果這樣相安無事下去,也算是一件好事。但是很快,這街面上就傳出了不少關於四郎的閒話,將四郎說成是吃喝嫖賭樣樣俱全的二流子。
四郎聽到了風聲,當然不幹了,他很快就找到了閒話的源頭。原來這些閒話,都是連蘭兒給散播出去的。四郎沒有忍氣吞聲,而是找上了連蘭兒,結果就鬧出了剛才那樣的場面。
四郎在城裡就孤身一人,他去連蘭兒家鬧,四郎還跟金鎖打了起來,兩個人誰都沒佔啥便宜。
後來就被連蘭兒一家給趕了出來。姑侄兩個當街對罵,都說對方編排自己的壞話,而關於對方的那些傳言卻都是板上釘釘的真事。
連蘭兒咒罵四郎,說他吃喝嫖賭,而四郎也不是吃素的,乾脆也當著人又把銀鎖的事情宣揚了一番。
最後,是連蘭兒這邊人多,還仗著是本地住戶,因此佔了上風。
而實際上……
“兩敗俱傷,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打發了小核桃下去,連蔓兒就道。這麼說著,連蔓兒不由得就想到了連老爺子。“我爺要是知道了,不知道咋生氣那。肯定得說,不讓人,不懂事,不讓人省心啥的。”
按照連老爺子的邏輯和道理,只要有一方是讓人的,肯吃啞巴虧,這件事就不會發展到兩敗俱傷的地步。
其實,客觀地想一想,連老爺子的想法也有他的道理。一個家庭內部,對於當家人來說,這就是一個利益的整體,鬧矛盾、爭執的雙方對他來說,那就是手心手背都是肉。他要吃了虧的一方要讓人,要懂事,就是為了防止兩敗俱傷,損害家庭整體利益的局面。
為了這個目標,他在家庭的內部刻意地模糊對與錯、是與非。
就像俗話說的那樣,家,就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
但是,凡事都有度,過猶不及。小事上的對與錯、是與非還罷了,可大事上,卻是不能含糊的。而即便是小事,習以為常,聚少成多,長此以往,最終也極有可能造成大是大非的問題。
而連老爺子,在這個年代,絕不是個例。很多家長都有著和連老爺子一樣的理念。畢竟,家裡只要有人讓人、懂事,那這個家就能夠維持“和諧”,而且也非常的容易管理。
而噹噹事的雙方都“不讓人”、“不懂事”的時候,當家的人就要頭疼了。
“哎,”張氏就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