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部分

布:中國政府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進行一次員額達百萬以上的大裁軍。

一根指頭與100萬,就這樣永遠定格在人民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史冊上。

建國以來,在冷戰等國際局勢下,中國軍隊的建設一直處於“盤弓彎弓箭不發”的臨戰準備狀態。

歷史發展到20世紀80年代,雖然戰爭危險依然存在,和平力量也日益增長。

對此,鄧小平在科學分析中國國情的基礎上認為:國家的安全保障最終取決於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

在百業待舉的當前,國家經濟建設是大局,必須硬著頭皮把經濟搞上去,一切要服從這個大局。

“大局好起來了,國力大大增強了,再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更新一些裝備,空中的也好,海上的也好,陸上的也好,到那個時候就容易了。”

由於種種歷史原因,人民解放軍的“臃腫”問題由來已久。

改革開放初期,國家要集中財力搞經濟建設,軍費投入不可能有大幅度的增加,軍委提出了軍隊要過緊日子,在“忍耐”中求發展。

為此,提出:軍隊要倡導“勤儉建軍、艱苦奮鬥”的方針;大搞農副業生產;以彌補軍費的不足。

二.

裁軍“消腫”,是鄧小平很早的心願。據不完全統計,鄧小平從1975年到1984年的10年間,對於“消腫”問題,談了多達數十次。

在此期間,雖進行過4次精簡整編,但“消腫”問題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決。

至1985年,人民解放軍軍費只有191億元人民幣,僅佔同年美軍軍費的2%,不及前蘇聯軍費的零頭,而人民解放軍的員額卻是美軍的兩倍,與蘇軍持平。對裁減100萬,有些領導人擔心會減弱軍隊的戰鬥力。

鄧小平作了一個生動的比喻:虛胖子能打仗?

軍隊要多節省開支,改善武器裝備,更要提高軍政素質,這就必須減少數量。

鄧小平指出:與其說是“精兵”,不如說是“精官”。

“這是個得罪人的事情!

我來得罪吧!

不把這個矛盾留給新的軍委主席。”

那些改變了人生軌跡但依然把軍人榮譽深埋心底的百萬大軍,一個老戰士曾寫下這樣一句話:“對於戰鬥者,轉移也是一次衝鋒。”

裁軍百萬,決心難下,實施起來更加困難。

對全軍來說,幾乎每一個人都面臨著進,退,去,留的選擇和被選擇,幾乎每一個軍人家庭的利益都會受到觸動。

難怪有人說,這是一次從上到下,從裡到外的“立體震盪”,是一次脫胎換骨的“大手術”。

一夜之間,人民軍隊有60萬幹部將被列為“編外”,陸軍部隊的建制單位有1/4要撤銷,其中包括那些有著幾十年光榮歷史,立過赫赫戰功的部隊。

然而,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為應付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可能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解放軍開始逐步擴大軍隊規模,到七十年代,解放軍總員額增加到六百一十萬左右,成為世界上最龐大的軍隊。

黎國維和夢梅第一批遞交了要求離休或退居二線的報告,然而軍委只批准了他們退居二線,擔任軍區顧問,理由是目前部隊中有特種部隊經驗的幹部太少。

讓他們再送這些後輩們一程,黎國維和夢梅一氣之下搬進了幹休所。

整個軍區幹休所大院被濃密的枝葉遮蓋,強烈的陽光壓根照射不下來,映入眼簾的是滿目的綠色:一個人都合抱不過來的法國梧桐,用水泥柱子修砌的長廊被紫藤覆蓋得嚴嚴實實。

而這裡最值得炫耀的綠化典範是一棟棟被爬牆虎佔據了整個牆面的獨立小樓住宅—“將軍樓”。

這種小樓里居住的多是解放前參加革命的軍職以上離休幹部,所以就被人們稱呼為“將軍樓”。

黎國維講道:“無論為國為民做什麼,無論多苦多難多曲折,比起為革命而犧牲的戰友們,都算不了什麼。

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

正是有了人民群眾的支援,人民軍隊才越戰越勇,越打越強。

只要活著還有一口氣,就要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做點事情。”

他們是這樣教育子女的,也是實實在在這樣做的。

他們這對從戰火硝煙中走過來的革命夫妻,以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的無限熱愛,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用無言的熱愛,詮釋著他們的人生,信仰和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