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義又問了具體的北邊情況,宋九一一交待。
宴後,趙匡義下旨了。
宋朝此時不算危機。
若無巴蜀的事,可以說即便有些小難題,面對這樣超級大捷,也不算什麼。
可是眼下卻有點兒小頭痛,巴蜀在造反,規模大的怕人,國庫空虛,要錢沒錢,要糧沒糧,還要防止遼國舉國之兵來報復,北方繼續要用錢……因此趙匡義不顧北方邊境事情還沒有結束,便將宋九召回來。
患難識知己,扳蕩知忠臣。
國家需要一個能臣忠臣,將眼下的小難關渡過去。
至於王小波的幾十萬起義兵,呵呵,真沒有人當作一回事,若是比較人數,那早就收回了燕雲。
並且宋九不居功,反請罪,讓趙匡義很是滿意。
於是下詔,以宋九以太保侍中昭文館大學士的身份任平章事,位於群臣諸王之上。
柴禹錫鬆了一口氣,心道,果然。
但一點也不果然,宋九立即說道:“陛下,巴蜀之亂,臣有嚴重失職之罪,陛下不罰反賞,何以明天下?”
“這個罪的……”
“陛下,若不相信,可以問李繼隆,臣去年就曾說過一句話。”
“什麼話?”
“那時張玘還沒有與兩賊在江原會戰,臣就說過一句話,來得不是時候啊。”
趙匡義有點兒明白了,可聽著怎麼不是滋味,難道還想它來嗎。
宋九繼續說道:“實際巴蜀主戶豪紳形成了利益鏈,因此朝廷明知其弊,卻無法處理。反正已發生了,陛下應看到好的一面。經此叛亂,巴蜀將不會再出現罪惡的旁戶一詞,廣大貧困百姓也終於有了一份生機。但不當在這時候發生!”
“這個……”
“陛下,巴蜀亂要平,北境雖暫時大捷,卻要防備遼國大兵反撲,若是陛下寬恕臣之罪,還是讓臣去西府吧。要麼讓臣去三司。”
柴禹錫、劉昌言與趙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