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宋九提起,所以皇上才讓他擔任行在轉運使。
他想了好一會,對趙匡義說道:“陛下親征太原,京城卻是根本所在,離不開宋公。”
“陛下,京城有薛公,沈公在,大不必憂也,自世宗與先帝屢徵太原無功,此行不能再無功也,固臣請命隨行。”
實際宋九真不想爭這個功勞。
現在趙匡義肯定沒有產生收復幽州的想法。
薛居正反對,不是他保守,或者與趙普一樣的想法。即便與趙普一樣的想法,也是先南後北。現在南邊解決了,難道不北嗎?主要一旦無功。十幾萬大軍隨行,幾個月耗下來,即便不敗,也會用掉許多錢帛。
然而趙匡義不會這樣想,彼弱我強,能用兵了。而且趙匡義十分渴望證明自己。
柴榮未拿下太原,趙匡胤未拿下太原,但在趙匡義手中將太原拿下了,是否代表著趙匡義勝過了大哥。
但拿下太原。趙匡義會不會產生另外的想法,柴榮與大哥只奪下三關與易州東南部分地區,而自己將幽州再拿下,是否全面超過大哥,若那樣,無論大哥是怎麼死的,全國上下臣民會心服口服。
所以一旦拿下太原,趙匡義必會又親征幽州。
然而那樣宋軍會必敗。
現在宋九說什麼也不管用,又不大好說。難不成對趙匡義說陛下,你武功不行哪。即便能委婉的進勸,也必須讓趙匡義嚐到苦頭後才能進勸。
宋九要請行,是想將失敗損失看有沒有方法減少。同時嘗試能不能學到一些經驗。想出扭轉的辦法。
現在宋九手中有權,可以辦很多事情,然而必須要實際。想法多,最好將倭國滅掉。但可能嗎。最好將回鶻、遼東、甚至吐蕃與外蒙一起收回來,提前做到真正的大一統。但可能嗎?
首先交通落後造成的管理不便,就讓這想法不切實際。如果物格學發展到將交通落後的狀況改善的地步,那麼不要說外蒙,都能將兵力延到到蔥嶺以西,再度到達河中,控制河中!
所以宋九第一個想法,是宋遼之戰,宋朝漸漸佔據上風,迫逼那個蕭燕燕將玉蘋釋放回來。
第二個想法就是將幽雲十六州拿下。
只要拿下了,北宋就沒有危機了。幾百年後,誰能想到幾百年後?
但暫時第一個想法都不能實現,不過想實現,就必須要認真去思考,認真去觀察。
因此宋九必須要親行。
趙匡義想不到宋九的內心想法,最後笑了笑道:“劉卿,你就勿必爭了,這樣吧,以宋九為行在轉運使,你與高卿同為副使。”
那也行,劉保勳道:“臣遵旨。”
再詔,以命宰相沈倫為東京留守兼判開封府事,宣徽北院使王仁贍為大內都部署,樞密承旨陳從信副之。
這份詔書頗有含味,留守的不是薛居正,而是沈義倫,其實原因很簡單,薛居正與趙普關係友善,趙匡義之外,還有趙德昭,趙廷美,天知道呆在京城的趙普會弄出什麼妖蛾子。
因此趙匡義對受過趙普陷害的沈義倫反而更放心。
至於王仁贍陳從信更不用說了。
原先趙光義想用趙廷美為東京留守,是想,未下詔書,趙廷美信以為真,但與他相善的開封府判官呂端進諫,主上櫛風沐雨,以申吊伐,大王地處親賢,當表率扈從,若掌留務,非所宜也。
若趙匡義真的想以趙廷美為東京留守,詔書早就下達了,這是假仁假義,做給其他人看的,你不能當真。趙廷美醒悟,請從行,果真趙匡義馬上就同意他請行。
但趙匡義仍對京城不放心,以他的心腹石熙載簽署樞密院事,再詔書河北轉運使侯陟與陝西北路轉運使雷德驤分掌太原東、西路轉運事。
大軍隆隆而發。
趙匡義出發前,將潘美諸將與大臣們召到長春殿宮宴,劉鋹及淮海王俶、武寧節度使陳洪進等皆與。
劉鋹上前說道:“朝廷威靈及遠,四方皆四方僭竊之主,今日盡在坐中。旦夕平太原,劉繼元又至,臣率先來朝,願得執梃,為諸國降王長。”
趙匡義大笑。
盧多遜搖頭:“第二個安樂公也。”
“安樂公很聰明。”宋九低聲道。
劉鋹是與劉禪一樣的不要臉,但這是明智之舉,李煜倒是聰明,可現在他在哪裡?
車駕始發。
契丹聞訊大驚失色,連忙派耶律拽刺梅里為使,匆匆來到宋朝。在臨城縣撞到趙匡義,問趙匡義:“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