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是這樣,還有不少大臣彈劾。
張齊賢在前方未回來,這一下去,最少呆上數年了,但這也是一種磨勘。
不過在樞密院裡,宋九並沒有因為許多大臣攻擊而氣惱,相反的,他眉頭舒展開來,喃喃地說了一句:“歷史終於翻開了新的篇章。”(未完待續。。)
第三百九十七章 自作聰明(上)
善戰者無赫赫戰功。
不要多,只要再推遲十年,李繼遷羽翼豐滿,也成長起來,即便宋九,對李繼遷也沒有多少辦法。
值不值?
如果對照歷史,那簡直太值了。
慶曆年間打了三四年,認真說,戰事規模還不大,那時候趙禎為帝,吏政皆健康,財政更健康,結果三四年打下來,國庫打空了不算,為了支援前方作戰,苛徵厚斂,全國發生多次起義。僅是那幾年,國家就為西北用費多達兩億多。
或者換一句話來說,若無西夏,以趙禎的仁,宋朝會變成什麼樣子,若無西夏的牽制,以宋朝的發展,宋朝會變成什麼樣子?
現在讓宋九及時地將這個威脅扼殺在萌芽中。
但有誰知道?
相反的,許多人抱怨。
還有一個人,史上的李沆,他準確地預測出西夏的走向,甚至劉娥、寇準、王旦、丁謂、王欽若等人以後的作為。在他死後,包括宋真宗都認為他是聖人,俺不是,將李沆做為敬仰的目標。可在他生前,誰相信呢?
相比於李沆,宋九要幸運得多。
最少他達成了目標,不管過程如何。
不是西北沒事了,秦渭以西的吐蕃人,甘涼的回鶻人,岷洮的羌人,朝廷對他們依然無可奈何。
不過他們危害不會大,沙散了,還能成塔麼?
西北也有諸多黨項人仍不服氣,然而蕃漢通親的融合,圈養的定居。羊毛商路與青鹽路所帶來的利益鏈,諸多堡砦開始屯兵看守著各個要道關卡。劃分地界分封官職帶來的化整為零,縱有危害。也不嚴重了。況且李繼捧召回來了,許多拓跋子弟在這次征討戰鬥中,陸續擊殺,或者押回京城,或者授官調往他處,沒有拓跋家族子弟的號召力,有誰能將這個仇殺嚴重的地區各族聚集起來?
甚至朝廷的疆域也在無形中達到北河套,達到西陰山,甚至與遼國的西山地界接連。
所以宋九感到很值。
在一片彈劾聲中。宋九又做了一件事,讓長子藉助西北風,隨船下了南洋磨練。
趙匡義好奇地將宋九喊到皇宮詢問。
宋琪為了攻擊宋九,將西北戰爭爆發後所用的錢帛,糧草,武器,人員傷亡,陝西百姓勞役的增重,一一搜集出來。怦擊宋九政策的失誤。
還有呢,三五制度以後會陸續地用錢。
士兵傷亡的撫卹與有功將士的賞賜,也要錢帛。
各族擄回來的族民安置更需要錢帛。
青白鹽銷售範圍的擴大,削減了解鹽的鹽利。
總之。勞命傷財,天怒人怨。
宋九自戰事結束後,再度沉默。但他進宮與趙匡義說過其意義。暫時是花了錢,可是西北一勞永逸了。士兵傷亡。可是幾萬士兵得到實戰練習了。國家也不能靠一人為相,趙普老了。其他數員老臣當中,能力能及趙普者還沒有看到,而張齊賢去了西北,磨練幾年,最少會成為一個合格的西府首相。天生成才的人少之又少,就象宋九自己,若無南下嶺南,北上遼東,又會有什麼才能?
分散相權,趙匡義喜歡。
張齊賢,趙匡義喜歡。
因此趙匡義一直沉默不語。
不過宋九也知道,趙匡義同樣認為自己花的代價太大。
“宋卿,你真讓你長子去了南海?”
“嗯,民間有諺,富不過三代,主要他們沒有吃過苦,不吃苦中苦,難為人上人。況且傳聞妖異,那有那麼多風險?”
“富不過三代……”
其實它不僅是豪紳家的弊端,也是國家的弊端。一個王朝一般第一代第二代都還是不錯的,當然,晉惠帝那個寶貝蛋子是不能算了。但往後就會越來越差。
趙匡義又道:“海上有多危險?”
“不是大家想像的那麼危險,但有點兒危險。若是連這點危險都害怕的話,以後如何做事?”
“若是讓皇子也下去看一看……”
“陛下,你不要拿臣開心,”宋九汗顏道。終於明白趙匡義用意,趙元佐越來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