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魏國的首都在大梁(今河南開封),領土主要在今山西省西南部的河東地區和河南省北部的河內地區。魏國國土分散,西接秦,東南接楚,東接齊,北接趙,中間與韓國犬牙交錯,為四戰之國。魏文侯的時候,魏國率先進行改革,國勢一度非常強大。然而,公元前342年,魏軍在馬陵之戰中大敗於齊國,從此一蹶不振。公元前293年,魏韓聯軍被秦將白起擊敗,二十四萬將士陣亡。爾後魏國的命運,就是不斷地被秦國攻擊蠶食。
韓國。韓國的首都在鄭(今河南新鄭),領土主要在今山西省東南部和河南省中部,國土西接秦國,南接楚國,西北東三面與魏國交錯相連。韓國在三晉中領土最小,國力也最弱,一直困處於周邊大國之間。公元前293年魏韓聯軍敗於秦將白起後,韓國基本上淪為秦國的屬國。
總的來說,公元前256年前後的戰國世界,是一強六弱的天下。秦國一強在西,無日或休地東進蠶食,秦國滅亡六國、統一天下的大勢已經成形。為了便於東進,分斷六國,秦國分別與六國各個聯盟,對處於守勢的六國實施又拉又打的策略,這就是當時連橫之策的基本方向。六弱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在關東,都沒有力量單獨抗衡秦國,為了阻止秦國無厭無止的侵攻,六國組織南北同盟共同抵抗秦國,這就是當時合縱之策的基本方向。當然,各國之間利害關係交錯複雜,閤中有分,分中有合,因人成事,因事及人,更使當時的列國關係中增添了無量的變數,常常使人眼花繚亂。
六沛縣山川地理
以泗水郡為中心的這一地區,古稱淮泗地區,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黃淮平原一帶。這一地區,古來常是戰場,歷史上決定中國命運的大戰,多次在這裡進行。
劉邦出生的沛縣豐邑中陽裡,就是今天江蘇省北部的豐縣一帶。沛縣豐邑中陽裡,是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的地名。劉邦出生時,沛縣屬於楚國,劉邦是楚國的臣民。
沛縣地區,本來是宋國的領土。宋國是殷代遺民的國家,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滅掉了殷,為了安定殷的遺民,周王朝分封殷紂王的庶兄微子為諸侯,建立宋國,奉祀殷代的先祖,領土在淮北的睢水和泗水一帶。到了戰國後期,宋國與諸多小國一樣,奄奄一息,苟延殘喘於大國的爭奪之間。公元前286年,東方的大國齊國將宋國滅掉,宋國的領土併入了齊國。齊國的勢力擴張,引起其他大國的不滿,兩年後,燕、秦、韓、趙、魏五國聯合進攻齊國,齊國首都臨淄失守,幾乎亡了國。齊國所吞併的宋國領土,一部分被西方鄰國魏國攻佔,一部分被北上趁火打劫的楚國兼併。沛縣,幾經反覆易手,被併入楚國,直到公元前224年,秦軍攻取淮北,沛縣入秦,成為秦泗水郡的屬縣。沛縣歸屬於秦的時候,劉邦已經三十二歲了。他的前半生,都是在楚國的沛縣,作為楚國的國民度過的。
沛縣在淮河之北,古泗水之西,地處黃淮平原的中部,境內地勢平坦,西南高東北低,古來多沼澤溼地。劉邦出生的豐邑,是沛縣所屬的鄉,為城鎮型聚落。他的生地中陽裡,是豐邑城鎮內眾多的居住區之一。豐邑在沛縣的西北,是沛縣內的大邑,有城牆環繞,能夠設防自守。劉邦生於豐邑,以沛縣為根基取得天下,他做了皇帝以後,將豐邑從沛縣分離出來,設定了豐縣。為了滿足父親劉太公思念故里的鄉情,在首都長安東部,現在的西安市臨潼區一帶,另外修建了一個豐邑,完全如同舊豐邑的原貌,稱為新豐,並將舊豐邑的居民一齊遷徙到新豐,與劉太公重作鄰居。劉邦自己偏愛沛縣,將沛縣作為自己的私人奉養地,世世代代免除沛縣人的徭役租稅,又將秦時沛縣所屬的泗水郡改名為沛郡。所以,到了漢代,豐縣、沛縣,都成了沛郡的屬縣,首都長安附近,另有一個新豐縣。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楚國時代豐沛地區的政區情況,由於史書的失載,我們不大清楚。不過,依據秦帝國時代的狀況來作理解的話,大致上是不會相差太遠的。
▲虹▲橋▲書▲吧▲。
第9節:第一章劉邦的戰國時代(7)
秦始皇統一天下,帝國郡縣的設定,基本框架是比照六國的區劃。開啟秦帝國的政區地圖,泗水郡的北部是薛郡,東部是東海郡,南部是九江郡,西南部是陳郡,西北部是碭郡。戰國末年,泗水郡是楚國的地方,陳郡、九江郡和東海郡也在楚國領域內。薛郡本是魯國的所在,孔子的家鄉,公元前256年,也就是劉邦出生的這一年,楚國趁秦國和趙國相持於長平大戰時,將魯國吞併,歸了楚國。西北方向的碭郡,則是魏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