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不起那個新起的地名。
李開來說:“叫白楊農場,白楊坡!”
陳鋒和李冰相互看看說:“那我們回去準備了!”
午飯後,張濤帶著縣委的通訊員來到陳進東的住處。看到張濤這麼快就來到招待所,陳進東驚喜地說:“喲,張書記,你今天……啊?”
“今天我可是緊趕慢趕呀!”張濤輕鬆地說:“我是向部隊學習啊!要提高辦事速度,你們部隊的作風對我們縣政府影響可大了,縣長近來對幹部要求可高了,一開口就是你看人家解放軍,幹啥都是快如風,以後我們不能四平八穩了!”
陳進東擺擺手說:“相互學習吧,好,咱們走!”他對著外面喊:“小尕子!丙濤!”
張濤、尼瑪陪著陳進東一行在下邊勘查了一天,大家都走的很乏了。
李丙濤看看天色不早了就提醒說:“兩位領導,咱們繼續向下走走,看有沒有更好的地方。”
聽了李專家的催促,陳進東說:“好,我們聽專家的,走!繼續向下看!”
又走了一會兒,看到河岸在這裡收縮起來,一片高起的地面像龍頭嵌入河道,對岸又是很緩的山體,兩岸地形比較對稱。
李丙濤對著這段地形頓足細看,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然後下馬疾步攀上龍頭向對岸看去,看到山坡那邊和對岸的龍頭形成水平線,中間的河面有十來米距離,不禁拍拍手說:“兩位領導你們看,這裡怎麼樣?”
大家牽著馬上了坡,站在龍背上。陳進東和張濤都對這個地方基本滿意。陳進東覺得這裡地面有些窄,而且岸坡兩面大部分比較陡、很直,如果走東路迴旋的餘地不大,萬一發洪水衝到岸堤,土質鬆懈後下沉,路面就很危險。他還是有些擔心,又向其他地方看看,好像也沒有比這更理想的地方了,抬頭對李丙濤說:“好是好,就是兩邊要拉土,填寬路面!”
張書記見他們看中了這個地方,陳團長很聽這個專家的,不過他還是有些擔心,因為這個地方雖說河面較窄,但要建引橋工程量也不小,況且部隊還要急著用,時間上能不能來的及?陳進東看出了張書記的顧慮,他想到了這裡填土工程是很大,沒有幾輛大車拉土是很難完成。張書記的通訊員也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天!這可是個大活,得多少人才能幹成?”
張濤看到李丙濤很認真地觀測兩岸地形,又伸出指頭目測距離,對他說:“專家同志,太寬了,足有十來米呢,這麼長的材料可不好找?”
“是呀。”陳進東想到這麼大的工程心中把握也不大,他還是想聽聽這個年齡不大、但有著一肚子知識的李專家最後的態度。
李丙濤忙完後又到了坡下,走到河上用腳跺跺冰抬頭說:“團長、書記,你們放心,這裡的水最深不過兩米左右,敲開冰向下面填上石頭,等基礎好了再用石頭砌,上部分的橋墩中間也採用這個辦法,砌好了橋墩在上面用木頭架橋,完全可以作業,主要工程量是石頭,再就是拉大加寬路面!”
陳進東拿馬鞭敲著手掌問:“那麼得用多長時間、多少人?我們的時間可緊得很,一個星期夠不夠?”
李丙濤又爬上河堤,他把已凍疼的手放在嘴上哈哈說:“團長,急有急用的辦法,主要是洋灰不好解決,還有這大冷天和泥也是問題,但總是可以解決的,讓我再想想看,另外……。”他扶扶眼鏡又看看陳進東,陳進東也盯住他問:“還有什麼問題?”
李丙濤為難地說:“這大冬天施工……,對了現在已進二九了,戰士能抗得住嗎?”
陳進東哈哈笑道:“這點放心,我們的戰士吃得了這個苦!”
白楊坡的風比縣城大多了,西伯利亞吹來的冷空氣在這裡先入為主,常年光顧。冬天飄下大片大片的雪,春天刮來大團大團的雲,自然界造物是均等的。
六團先遣隊看上了這片平緩開闊的土地是有眼光的,首先這裡有山、有水,人類的祖先就懂這點,所以他們都是擇水而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韓良一行九人騎馬趕車來到白楊坡時,已過了吃午飯的時間,戰士們對這裡的環境有著不同的反映。黃亮第一次來這,聽說機關場部就要安在這裡,心中喜悅之情不用說,他捅捅王三魁問:“班長,誰發現的?”
王三魁說:“團長唄!你看這山後有河,坡前有這麼多的地,其他條件都不錯就是風大,總的來說只要人努力將來可比咱老家好。”
黃亮說:“就是,沒地咱來這做啥?沒風莊稼就不能授粉,沒有粉莊稼就長不好,就像母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