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搜身。
看著前面還老長的隊伍,李華都已經等著不耐煩了。今天他們都已經四點鐘起的,可是等他們走到教育司門口的時候,這裡早就已經擠滿了人,排起了隊伍。看著眼前密密麻麻的人群,李華略摸估計這次從七里八鄉來參加院試的童生得有近三百個。按照李白告訴他的一般只有兩百多人的規模,這次院試算是比較多的了。
而這次院試卻是要在這近三百個童生當中,挑選前十名作為本次院試的秀才,第一名則被稱作案首。三百取十,也就是三十分之一的機率,雖然聽起來這機率還是挺大的,但是也還是多少童生一輩子都越不過去的坎兒。
因為院試都是以鄉為單位分時間段由縣裡教育司的督學監督開展的,所以一般每次參加的人數也就是兩三百人。這兩三百人的卷子,都是由督學和鄉里教育司的司長等官員過目稽核,所以一般兩到三天就能放榜。
等了半天,終於輪到李華他們五個了。李巖在最前面,先將李白寫好的推薦信交給了稽核的官員,然後開始一個個進行搜身。
在搜身的時候,李華髮現在搜身的官員後面站著一員身穿鎧甲的武將,不怒自威的監督著搜身的全過程。李華就想起老爹李白從縣裡回來的時候對自己說的話,他說此次院試派下來的督學王自貴原來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大將軍,原先是戍守邊疆,征戰沙場的,卻因為不滿朝中聖上寵愛德妃,荒廢朝政,上書聖上要求將德妃打入冷宮。結果就招惹了德妃一黨的人,被他們陷害貶到這兒來當上了甌建縣的督學。
搜過身後,李華拿著自己的牌號,來到了屬於自己的座位前,閉目養神,靜靜的等待開考的時間到。
大概到了八點多的時候,終於將所有的考生都搜身完畢,並且都安排妥當,院試正式開始了。說實話,李華也是有點小緊張的,第一次用毛筆作答考試,考得還是這些純文言儒家的東西。
早在學堂學習的時候,李白就已經介紹過院試的考試形式。主要是分為:墨義、貼經和詩賦三種。墨義就是圍繞經義及註釋所出的簡單問答題。在一張卷子中,這類題目往往多達30至50道。按照李華的理解,其實就是翻譯題目,將經義的內容解釋一遍。至於貼經就等於說是現代詩卷的填空與默寫。考官從經書中選取一頁,摘其中一行印在試卷上。根據這一行文字,考生要填寫出與之相聯絡的上下文。
最重要的就是詩賦,前面兩項都是靠死記硬背,主要是考察童生的經義功底。而真正體現出童生之間的水準差距的就要數詩賦這一項了。需要童生自己根據給的題目範圍,寫下長篇律詩或者是賦。
試卷發下來之後,前面的墨義和貼經,李華很是不耐煩的一一答完。以前他看那些古裝戲的時候,總在奇怪,為什麼考一個科舉要考整整一天甚至幾天的,不就是一張卷子麼?今天,他總算知道原因了,就是手中的這根毛筆。古人還沒有鋼筆、鉛筆、圓珠筆和碳素筆什麼的,寫文章考試一律都是用這軟綿綿的毛筆。
雖然李華承認用毛筆寫出來的字的確很有藝術感,但是,關鍵的一點是用毛筆寫字慢。對著數十道的翻譯題和數十道的默寫題,李華拿著毛筆寫著都快吐血了。
好不容易奮鬥了大半天,終於將前面的墨義和貼經一一答完,就剩下最後的也是最關鍵的詩賦了。李華仔細看了看題目,突然又想起搜身時候看到的那個將軍督學,靈光一現,頓時下筆如有神,一氣呵成一篇《將軍賦》:
“將軍賦
蒼顏鬢髮肩鎧甲,怒聲殺,飛蹄馬。金戈無情,已飲百將血,揮鞭馳騁,豪意暢懷,喝聲鳴駕。又何故?鬢白雙發!
灘塗戈壁,殘垣碎瓦,最奪目,幾衣舊破甲。鏽sè斑駁,倚風嘶吼。更似那,百千將士噎哀!
北迎敵,後忠諫。迎敵力戰千百將,忠諫難逢笑王侯。壯士身死,一腔熱血。王侯喪志,國無寧rì。邊疆戰火苦無力,王朝淪迷亂如麻。苦恨今朝年老衰,若復當年,縱捨身取剮,亦逞一劍之力破!
悲江山,萬里綺麗,窮奢佳人!”
這篇《將軍賦》李華很快就寫完了,但是提著筆的手卻沉重起來。聯想起監考的那位將軍督學王自貴的遭遇,李華的心裡就好像堵著一些什麼一樣。
嘆了口氣,李華心想,以後自己有能力的話,定要讓這異界的封建王朝改頭換面一番。
既然已經答完了所有的題目,李華也不想在這裡面多呆了。因為童生們要在裡面呆上一天,所以每一個小空間裡面都有馬桶以供方便,自然,這考場的氣味當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