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韓嫣心下不捨,若真走了,此生怕是再難有這般光陰了。劉徹勾起了唇角。
————————————————————————————————
既然皇帝沒問題,那就是皇后的問題了,皇帝不能老往鹽鹼地裡種莊稼了,該充實後宮了。不是說衛子夫出身卑微,不足以侍奉人主麼?那就廣選吧。於是,天下,熱鬧了。
阿嬌只能乾瞪眼了。衛子夫?她更沒有發言權的,識相一點,乖乖待著生下孩子,日後生活還能有個著落,要是以為自己有了身孕就有談條件的資格了,那就等著凍死吧。皇帝身體好得很,又不是除了跟她,跟了別人就生不出來了。對衛子夫來說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卻不是了不得的資本。最清楚的證明就是,她的位份並沒有得到提升。只是待遇得到了提高,另得了兩個年長宮女、添了一個宮婢、一個宦官來伺候。
這兩個年長的宮女,只管著一樣事情,不光漢宮,長安城裡但凡有權勢的人家都會有類似的人存在,指導著未婚小姐或是初嫁少婦一些禁忌、養生,同時擔任著接生、產後護理之類的職責。越貴重的身份,越重視血脈傳承,怎麼會沒有專職負責的人呢?便是最初平地起家的君臣沒有這個意識,幾十年下來,因為需要,也便有了。就這一點來說,阿嬌不能生育,不大可能是有人使壞,下藥?點麝香?用手段?她身邊的陪伴是傻子麼?館陶精心挑選的人,總不至於連親孃都不想讓她生吧?
王太后高興得很,竇太后也覺得這些年來有些冤枉了劉徹,有些尷尬,便命給劉徹充實後宮。阿嬌是不會做這種事情的,劉徹雖然很想充實後宮,卻也不好急吼吼地親自上陣,這個時候便顯出王太后的作用來了。
最終的結果,是王太后呈給竇太后,由兩宮太后的名義下達的。
————————————————————————————————
在劉徹看來,大漢朝沒有在地方呆過的中樞大臣多得是,就是丞相,也沒幾個是從底下歷練出來的,韓嫣的藉口,實在是遷強。韓嫣也是太不識抬舉了,該敲打一下,冷著他點兒。
於是,劉徹近日便把心思放到選妃上,王太后見兒子對這個很有興趣,也高興,帶著他來看人。不看還好,一看都是劉徹不大中意的。出身高貴些的,誰不明白如今皇后幾乎是定論了的無子了?以大家的出身,只要生下皇子,誰都有機會問鼎若干年後的太后寶座。皇后又怎麼樣?先帝不是也有一位被廢了的無子皇后麼?現在的皇太后王氏,還不是因為有個好兒子?便是自己不明白,家中父兄又豈會不明白?於是,懂得越多,被灌輸得越多,便越激動,眼中壓不住綠光——那是一種對於權利的渴望,劉徹對這種眼神最是熟悉,他不舒服了。
單純一點的身份太低,沒有受過好的教育,良家子,在家幫忙做做家事繡繡花還好,問答幾句,就顯出素質不夠了。劉徹在男女之事上,是不會虧待自己,如今已經不喜歡的阿嬌是個例外,對別人,他是不會勉強自己的。
只是後宮空虛,沒魚蝦也好,先留著用,以後再有好的,再選就是了。
————————————————————————————————
劉徹是個不願意委屈自己的人,身邊沒了韓嫣,他也要想著法子找樂子。只是心裡存了一個“就不信沒你不行,別太過份了,看看別人也行,給我老實過來”的想法,總會不自覺地把周圍的人與韓嫣比較一下。
劉徹是個思維很活躍的人,與韓嫣在一起聊天常是東扯葫蘆西扯瓢天馬行空,專業跨度很大。周圍的人,卻少有如此熟悉他的想法的,常常是上一句話聊得劉徹叫好,然後劉徹來了興趣發散思維到了別處,再想讓人答話,這人卡住了。文的好的武的不行,善言談的不懂實務,女的眼界淺,男的相貌不夠漂亮。幾天下來,劉徹也煩了,開始生悶氣。我真離了你不行了麼?只是自己跟自己賭氣,拉不下臉來再宣韓嫣。韓嫣壓根就沒注意到劉徹的變化,前段時候劉徹忙著“造人”韓嫣已經習慣了獨來獨往,現在,搞出人命了,劉徹的重心移到收集人才人,也很正常啊。
劉徹終是憋不住了,好吧,承認了,是離不開他。早忘了歸初與他如此親近的原因,多半是因為他漂亮。只是日後的相處,讓兩人如此契合,處得久了,形成了一種習慣或者是本能,有事便想到了他,相濡以沫很難想像與他分開。非他不可又如何?他還能跑了不成?好吧,他是準備要跑了,哼!我不放手,你就能跑了麼?這世上,有什麼是皇帝得不到的呢?喜歡,就留下,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