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明也懶得記下他們的名字,只知道其中一名富商居於蘇州東城,經營絲織業,有七間機房,員工上百人,另外三人則有從事漆器製作、銀器製作還有錫器製作的,所產製的器皿傢俱用品,都富盛名。
口口口根據王鏊所寫的《姑蘇志》中卷十四所提,正統至正德年間,蘇州的手工藝發展極速,其中如漆作、有退光、明光,又有剔紅、剔黑、彩漆等,工細且精美!
至於木瀆鎮上的銀器製作,也到了工精且美,製品種類和花式繁複的藝術境界,非其他一般的銀器可比。
而木瀆鎮的銅器和錫作也已到達精工紅琢,接近完美的境界,成為當時名噪江南的精美成品。若是提到絲織業,則以蘇州東城最有名,在嘉靖年間的《吳邑志》中有這麼一段記載:綾錦紡紗羅袖絹,皆出自郡城關房,產兼兩邑,而東城為盛,比屋皆工纖作,轉貿四方,吳之大貿也。
由此可見蘇州衣被天下之名,並非虛假。
口口口這些商人收容有特殊手工技藝的流亡工匠或逃戶,誰都有此難言之隱、往往受到地方官差的勒索,付出不少的金錢來賄賂地方官員,然而仍然頗為不堪其擾。
此刻當他們聽到了諸葛明的交待,每一個商人都喜出望外,一路之上不斷地道謝,尤其是古州周大富的引介,讓他們認識瞭如此有力的靠山。
須知當時的東、西廠爪牙,遍及天下,所管之事大至朝廷,小至地方上雞毛蒜皮的鬥毆,事無大小,只要—插手,便無地方官員置啄的餘地。
此時東廠的鎮撫大人能夠答應替他們解決閒難、比起一省巡撫來,更有價值得多,效用也更大,這表示著他們今後將會脫離地方官員及稅吏的騷擾,可以安心的擴大生產的範圍,可以更加大量的招募各地的優秀工匠,而不必計較所僱請工匠的身份是流民或者逃戶,自然查以提升作坊產品的水準和價值,牟取更高的利潤。
這時大夥言談之際,走完了迴廊,曲徑通幽的盡處,是數座以太湖石堆砌的假山,繞過假山,眼前豁然開朗,是一座會碧輝煌的大廳。
行經假山石之際,諸葛明多打量了幾眼那一座座矗立的假山,曹大成討好地道:“這裡幾座假山,都旭以太湖石壘壘而成的,而太湖石名聞天下,據說以奇、瘦、漏、透、皺五大特色為上品、而開懷廳的花園裡這幾座假山都是十足的上品,大人想必在皇宮山的御花園中看過不少!”
太湖石名聞天下,遠自宋代以來,便是王公貴族或文人騷客的最愛、它的五大特色,被歷代園林藝術家視為夢寐以求的珍品寶物,在中國梢有一點名氣的大小園林、莫不以太湖石作為庭園或水塘佈置的主要景觀。
這奇、瘦、漏、透、皺五個字,便是衡量一座太湖石假山的標準?符合的條件越多,則品質越高,價值也越高,看起來也越美。
諸葛明哪裡知道這個道理,在他的眼裡,蘇州園林裡的太湖石假山都是一個模樣,故此儘管曹大成再三推薦,他也只又故作風雅的伸出手去摸挲了幾下那怪形怪狀的石山。
曹大成以為諸葛明對太湖石有興趣,於是繼續說道:“整個歡喜閣裡有四座以太湖石壘成的假山,其中兩座是來自祝枝山府中,當年他以這兩座假山換了本閣一名最紅的姑娘,去年王老御史看了頗為喜愛,準備花二千兩銀子買去放在拙政園狸,結果我沒答應……”
他頓了一下,道:“不過,如果大人喜歡的話,小人便將這兩座假山送給大人,放在花園裡每日觀賞,倒也增添不少雅趣!”
諸葛明敞聲笑道:“我只在北京城裡有一座宅子而已,要這兩座假山做什麼?難道我要大費周章的運回北京不成?”
曹大成斜著肩神秘地一笑,低聲道:“這點不用大人操煩,小人和周兄剛剛已經商量好了,只要大人同意,我們就立刻安排,想必數日之內便有好訊息。”
諸葛明斜睨周大富一眼,只兌他不斷地點頭、於是心中一動,交待曹大成道:“曹兄,你先帶我這一干兄弟進去,我和周老兄還有幾句話要談!”
曹大成識趣得很,拉著王姓富商,命令喜娘帶路,領著長白雙鶴等—幹東廠人員進入開懷廳裡。
諸葛明見到眾人已經進入大廳,於是拉著周大富到假山旁問道:“周老兄,你有什麼悄悄話跟我說?”
周大富把不久前在衙門邊商量的事,一椿椿的說了出來,最後特別強調送給蔣弘武的雁紅姑娘身具異稟,床藝驚人,足可讓百鍊鋼化成繞指柔,絕對讓蔣弘武滿意。
而曹大成的寡居表妹沈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