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0部分

第一百九十二章 上朝

“你好大的膽子。”

“微臣說漏了嘴。”

“你這小子,真相朕也可以對你說,坊間傳言孟昶死得不明不白,朕是最冤枉的,你推崇曹彬,王仁贍也推崇曹彬,但人無完人,當初孟昶赴京,曹彬上奏說要朕將之斬殺,以除後患,朕寫札子罵他說他小肚雞腸!”

“啊。”

“這回你可明白了?孟昶是死於疾病與水土不服,但朕越是辨,議論的人越是多,越以為是朕加害了他。若加害他,何必到京城?京城坊間有謠傳,朕也聽聞,可那麼多百姓傳揚,難道朕將他們一一斬殺?那樣,朕還會是你嘴中的長者?”

“是啊。”

“原來你這小子也以為是朕加害的?”

“不是。”

“不是什麼?朕都能容王全斌,何必不能容孟昶?以前朕在軍營,也喜歡動手動腳,但自從張瓊死後,朕都不敢用動腳了。你說朕是長者皇帝,可知道想做一個長者何其之難?”

“是啊,千古以來明君就那幾十位,不過陛下還是不要動手腳,滿朝文武誰能架住陛下一拳頭?”宋九怯怯地說。

“說說徐氏。”但趙匡胤比劃了自己的大拳頭,甚是自得。

宋九心中仍然不大相信,當真孟昶是死於疾病的?這恐怕是一個真正的謎團了。對徐氏與趙匡胤有沒有一腿,宋九同樣不敢確認,說道:“陛下,皇子也要教導。大儒,長者之臣。不過只是教導,也不能走得太近。陛下春秋正盛。做為臣子若走得近,說不定就會引起禍事。徐夫人孤身在京,想攀權附貴之心可以理解,然而她是前蜀主的妃子,若與皇子走得太近,也不大好,這是微臣的看法。那天微臣略規勸了一下,勸得隱晦。”

趙匡胤默默無言,不知道在想什麼心事。

群臣一行繼續往前走。李崇矩問:“當真那種火車能造出來?”

“能,但不僅是火車的技術,還有鐵路的技術,鋪鐵軌技術不難,僅是鐵軌用鐵量也能承受,然而一路過去,有許多山川河流,那非是白玉橋,載重量不大。那是承受一萬石重量的鐵橋。還有行駛的震動力,這個橋用鐵量大,技術更是難題。再者就是大山,小山可以建燧洞。大山想建燧洞不大可能,必須將它生生炸出一條道路。甚至用八字鐵路拉。國家沒有那麼多錢帛,其技術難度更是無法想像。特別向河北去。非是往京兆府方向去的河流,並不是很寬廣。若是在黃河上架鐵橋……”宋九搖了搖頭。這個橋就不是白玉橋了。

“那還不是空想?”

“怎能是空想呢,若是課鐵量跟上去。達到一億斤,各種技術也跟上去,成本下降,國家收入增加,它還能是空想嗎?雖然建設會用掉許多錢帛,若是全國有數條鐵路,兵力與物資可以短時間到達四面八方。國家將會變得如何的穩定?特別是未來用兵北方。”

但宋九心中很悲觀。

它的意外因素很多,第一個物格學能不能發揚光大,若是幹不過儒學,成為邪門歪道,說不定傳播到西方,反而造成災難提前降臨。

第二是宋朝的外患,若不將西北党項人解決,幽雲十六州收復回來,只要宋徽宗在世,依然能讓遊牧民族將宋朝幹掉。變革就不能到來。

第三是糧食產量問題,現在整個宋朝,包括北漢南漢吳越與南唐的戶數也不過三百萬來萬,包括人口最稠密的南唐也不過六十幾萬戶,一百來年後就是兩千多萬戶,增漲了七八倍。若再過一百年,增漲三倍沒有問題的,那就是六千多萬戶。一旦宋朝出現了這麼多百姓,不用對付外敵,自己兒就亂了。引進雜糧都解決不了問題。

但不是沒有希望,這一切正是宋九。實際學舍辦起來後,進步最大的不是學子,而是宋九,他正在慢慢適應用這時代的生產力與技術,與前世所記憶的知識結合,將許多事物一步步演變出來。並且不是走彎路的那種演變。就是幫手太少,幫手有,要多少有多少,但真正管用的幫手一個也沒有,包括他的二十一個親傳弟子。

畢業考結束。

這次考試嚴格得多,兩個博士那邊開後門,宋九這邊卻守住了關口,學子出去,主要還是算術與會計,少量物格學知識,以使他們提高認識。至於經義與明律也不是很重要,兩個博士開後門宋九也不在意。

但宋九一守,許多學子沒有合格,二年級四十人,有十二人不合格,包括三名親傳弟子,其中有七人必須要留級。一百五十名一年級學子,有四十六人不合格,其中有三十二人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