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安營紮寨。蕭然有些奇怪,按正常來說,這些傢伙為了躲避追兵,應該連夜急行軍才對,怎麼看這架勢卻象是有恃無恐似的?正在納悶兒,程通湊到他耳邊,低聲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晚上一定還會有一支部隊來跟他們會合。”
蕭然訝然道:“何以見得?”
“你瞧他們的營帳,扎的又寬又散,根本不像一個兩千多人的營盤。我猜他們是在等後續部隊,或是等人來接應。”
“後續部隊?不可能!”蕭然立刻否定,“據蘭輕卓的訊息,荀敬帶出來的只有驍騎營和虎槍營,總數不過兩千六七;要說納顏辛奪會來接應,可能性也不大。從時間上說,最快的速度,荀敬派出的流星這時也只能勉強趕到盛京而已,兩天之內,納顏辛奪的部隊都不會趕過來。”
“但是大人,這營盤扎的確實蹊蹺!”程通本來也有些吃不準,但是又瞧了一會,語氣越發肯定了,“大人望那邊看,他們正在埋鍋造飯。兩千多人馬,可用的著起那麼多的鍋灶麼?”
蕭然尋著他手指看過去,不禁吃了一驚。只見叛軍一共埋了十二處鍋灶,每處一排溜的十口大鍋,最少也是五千人以上的口糧!
正驚疑不定,忽然派出去的偵察兵來報告,東面橫插過來一支部隊,人數最少有三千人,而且攜帶有火炮等重武器。蕭然連忙道:“誰的部隊?”偵察兵無奈的搖了搖頭,說隊伍裡並沒有打出帥旗,根本看不出來,看來只能等著天黑去抓舌頭了。
蕭然好一陣頭痛。由於身份的關係,他根本無從瞭解清兵各地駐防部隊的兵力分佈,又沒有軍事地圖,只能憑著自己超人的記憶和平時的細心留意,勉強知道名氣比較大的那麼幾支部隊而已。這突然插過來的幾千號人,毫無疑問是跟叛軍會合的,又不知道底細,這對於營救雪瑤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東面開過來的,會不會是山海關的駐軍?”程通忽然若有所思的道。
“山海關,那是誰的隊伍?”
“如果記得沒錯,應該是副都統熙拉布。這傢伙是奉命鎮守山海關的,手上應該還不止這些兵馬!”
“熙拉布?!”蕭然腦中猛的閃過這個熟悉的名字,這不是……瑞林他爹!
這個訊息令他大吃一驚,但是隱約之中,似乎有什麼疑團立刻解開了。沉吟了片刻,叫過段興年,把那枚令牌交給他,道:“火速趕回承德行宮,我要你們給我抓一個人來,無論如何都要辦到,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抓瑞林?”段興年眉毛一揚,不料蕭然卻搖了搖頭:“這廝應該已經不在承德了。我要你抓的,是另一個人!”
第六十八章 反客為主
詳細跟段興年叮囑了一番,段興年揣好令牌,帶上一個班的偵察兵連夜往承德方向去了。程通擔心的道:“大戰在即,這個時候讓隊長親自去,合適麼?”
蕭然吁了口氣,道:“這件事,別人估計是做不來的,也就只有靠老段了!如果我估計的沒錯,一兩天之內,這邊應該都會比較平靜?”
“為什麼?咱們……不動手?”程通疑惑的道,“明天他們再走一天,估計就快到建昌了,那時再下手可就太遲了!”
“不會!”蕭然斬釘截鐵的道,“兩隻部隊會合之後,這一兩天一定不會開拔。”
程通看他說的如此肯定,也就不再堅持。果然不一會,東面的部隊穿過山谷,跟荀敬的叛軍合兵一處。這支隊伍不單人數較多,還攜有大大小小的二十餘門火炮,並數十輛大車,攜帶著糧草輜重。荀敬、汶罕跟明貞都親自出營迎接,對面的隊伍中也走出一位白袍將軍,頭盔遮的很低,距離又遠,看不清容貌。
這幾個人似乎很是矜熟,匆匆打了幾句招呼,便一起進帳去了。營裡派出小股的巡哨部隊,蕭然不敢久待,只留下幾名狙擊手負責監視,一個班的偵察兵負責抓舌頭,其餘人撤入後面的山谷。
叛軍的營盤中已經飄起嫋嫋的炊煙了,蕭然等人卻不能點火,只能啃硬邦邦的“鍋盔”。這東西實際上是一種麵餅。據說它地製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相傳周文王伐紂時,鍋盔就被用作兵士的軍糧。到了秦代更是被髮揚光大,普及推廣。秦人制作的鍋盔,個大,餅厚,瓷實。據說鍋盔最初不叫鍋盔。因其外形酷似樹墩的橫截面,因而被叫“墩餅”。
當時秦軍行軍時士兵配發的墩餅,一個都有五六斤重,一個墩餅的直徑大約在50~60米左右,厚度也都在10厘米,而且士兵地攜帶方式也很獨特,兩個墩餅為一組,在每個墩餅上鑽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