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0部分

邊,心裡就有那麼點不淡定了。

這年月了,已經是明朝中後期了,整個社會,除了江南富庶之地和京城重地,許多地方都不太平的,當然,從整個一條長線來說,明朝這中後期,也就隆慶和萬曆初年這段時間算是相對平靜一點的,所以後世才有個萬曆中興之說。

“爺爺,山西那邊應該沒什麼韃子的吧?”貞娘問自家爺爺道,以前羅文謙出門跑生意,貞娘也沒覺得什麼,這商人哪一個不在外面跑的。可如今定了親了,那感覺就有些不同的,別的不說,至少她一聽羅文謙要去山西,就立馬想知道如今山西的情形。

就好比後世,她在外讀書,老媽常常是對家裡的天氣預報毫不關心,卻每天關注著她所在城市的天氣預報。

總之就是有了一種家人的關心。

“聽說宣府,大同那邊常有韃子出沒,至於石州這邊,離的遠,韃子基本上不會過來,不過,那邊是呂梁之地,匪患多。”李老掌櫃想了想道。

貞娘鬆了口氣,沒韃子就成,至於土匪,商有商道,最多留下買路財,再加上羅文謙手下那些商隊護衛多是曾經跟他一起挖金礦的,那身手不比一般的土匪差,這點倒不需要太過擔心。

只是貞娘不知道的是,她前世不關心軍事,不知就在接下來不遠的九月份,俺答部奔襲千里,屠石州五萬男女,可以說,這時明朝的邊防就是個坑哪。

“對了,景福媳婦兒,景福不是說今年秦家那邊要來人的嗎?怎麼沒來?”說到山西,李才掌櫃的自不免要問起山西秦家,畢竟李景福的一條命是秦家人救的,這個恩情得記著。

“嗯,秦家一直沒來,景福寫信問過了,好象是家裡有點事情走不開。”趙氏道。

李老掌櫃的點點頭。

就在這時,李景福和羅文謙一起過來了。看到羅文謙,知道他要出遠門,李家這邊人自不免要叮囑上幾句。羅文謙一一應著。

最後李老掌櫃問:“什麼時候出發?”

“我這一會兒就出發了,過來打個招呼。”羅文謙回道,隨後轉過臉衝著貞娘,倒是很自自然然的道:“不用擔心,這一路的關卡和人脈我都熟的。”

“哦。”貞娘點點頭,眯著眼輕笑,心裡莫名的就安寧了。

羅文謙過來就是來告辭的,這告辭完了,就要離開。

“等一下。”貞娘看到他準備離開,想起一件事情,便叫了一句,然後一溜小跑的回了屋裡,從枕頭下拿出一雙剛剛做好不久的鞋子。

這鞋子還是剛定親那會兒,花兒和小丫竄掇著她縫的,是細細密密的千層底,著實花了她不小的功夫,擺在屋裡有幾天了,一直沒找到適合的機會給他,這回倒正是好時機。

想著,貞娘便揣著鞋子出來,到得羅文謙的跟著,便將鞋子塞在他的手上。

羅文謙眼神亮了亮,咧嘴笑了,將鞋子收進了懷裡,還用手拍了拍,以示會好好珍惜,然後又是朝著李老掌櫃等人一揖禮,轉身離開了。

第一百七十五章 高麗墨和潘氏墨法

貞娘站在墨莊的門口,看著義厚生的馬車遠遠的出了官街,心裡突然就好象長了草似的牽牽扯扯的,不那麼利索了。

於是便下意思的就拿出羅文謙送給她的那塊小道士墨把玩著。

這一把玩,卻瞧著有些不對了,當時,羅文謙給她這錠墨時已是黃昏,她當時也沒細看,只知道是小道士墨,又因著知道小道士墨是羅龍文仿出來的,因此先入為主的就認為這塊墨是羅龍文所制,而之後也並沒有特意去鑑別。

可這會兒,仔細把玩著就發現不對了,這塊墨從退膠的程度和以及隱隱有些微包漿的色澤來看,這塊墨起碼有三四十年的歷史了。

而羅龍文死時也不過四十歲,很顯然的,他不可能在剛出生不久就製成這錠墨?

另外貞娘還發現,這錠墨從配料到製法應該用的是潘氏墨法。

潘氏墨法的代表人物宋代潘谷,人稱墨仙,那絕對是制墨業裡面濃墨重彩的一個人物,蘇東坡在他的《墨四首》裡面,對潘谷是極為推崇的,雲:徂徠無老松,易水無良工。珍材取樂浪,妙手惟潘翁。魚胞熟萬杵,犀角盤雙龍。墨成不敢用,進入蓬萊宮。

而蘇東坡跟潘谷亦是好友,其東坡墨法裡面,有許多地方就是來自於潘氏墨法。

後世,貞娘同自家爺爺就曾研究過潘氏墨法,歷史上記載的潘氏墨法的有很多,但多是一些普通的墨法。潘氏墨法同李氏墨法一樣,其精髓部份已經在一代一代的傳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