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3部分

結論。

他問鍾進衛道:“鍾師傅,你說這建虜是全部退出關內還是會做一些其他事情?”

建虜的動向還不明確,他們要走的結論也是推測,所以崇禎皇帝想問問鍾進衛的意見,畢竟鍾進衛從後世來的,多少都有參考的價值。

鍾進衛想了下,好像自己到目前為止的所作所為沒有改變歷史太多。正想說話的時候,忽然內侍來報:“陛下,中興侯家人託東廠役長顧百川轉遞緊急軍情。”

第二百三十八章 建虜自大

文華殿內的人一聽,有點奇怪,緊急軍情怎麼是由中興侯家人送來的?

崇禎皇帝疑惑地看向鍾進衛,不知道鍾進衛什麼時候把家裡當軍營了。

鍾進衛看崇禎皇帝那眼神,無奈地道:“陛下,我也一頭霧水。”

既然當事人也不知道,崇禎皇帝就不再猜,傳顧百川覲見。

在等顧百川到來的時間內,鍾進衛忽然一拍腦門,失聲道:“陛下,臣可能知道這軍情的來處了?”

孫承宗這個勤王軍統帥一聽,比崇禎皇帝還關心,先開口問道:“從何處來?”

他是知道打探軍情的夜不收都是往大營送訊息,而不可能送進京師的監軍府裡。

“上次的投石報信還記得不?除此之外我想不出其他可能了。”鍾進衛回答孫承宗道。

崇禎皇帝坐在御座上,一聽鍾進衛的解釋,馬上恍然大悟,但隨即又露出疑惑之sè,問鍾進衛道:“鍾師傅,朕看了上次那信,上面畫的東西很難讓人看懂,你家人怎麼知道這是軍情呢?”

崇禎皇帝這麼一說,鍾進衛也想不明白了。

幸好這時顧百川已快步進來文華殿覲見,不用他們再費腦子去亂猜了。

“陛下,緊急軍情。”顧百川說完,呈上一張摺疊的紙。

邊上的鐘進衛和孫承宗一看,就覺得肯定是和上次的投石報信一樣的來源,因為那張紙有較明顯的皺褶。

崇禎皇帝帶著絲疑慮接過內侍呈上來的紙,然後一邊想著這次畫得是什麼難懂的圖案,一邊開啟來看。

沒想這次圖紙上無任何圖案,只有幾個字,“虜退,阿敏領八千留守。”

這些字並不是一個人寫的,而是好幾個人寫的,因為各字的筆跡不同。最後這些字粘在紙上,拼成了一句話。

崇禎皇帝看得有點納悶,這會是誰向鍾師傅報信,還搞這麼神秘?這麼詳細的軍情顯然不是夜不收能探聽到的,因為有詳細地數字和具體的統帥名字。

崇禎皇帝一邊想著一邊讓內侍把這軍情轉給底下大臣看。

孫承宗先看軍情,鍾進衛就在一邊問顧百川道:“是於叔給你送來的麼?”

“是的,他說還是和上次一樣,有人從外面丟進院子裡,就丟在他身邊。他連忙追出去,沒有看到人影。由於事關重大,就找到工地上,再找到了屬下。”顧百川把事情經過詳詳細細地彙報了一遍,因為他知道其他人也在聽他的內容,所以他的聲音比較大。

“沒有其他發現了麼?”鍾進衛對於這個投石報信的人實在是好奇,搞得和後世電視上看的特工一樣。

顧百川搖搖頭,沒有其他線索。

這時,孫承宗已經看完,把紙條遞給了鍾進衛。

鍾進衛看了後就更是奇怪,百分百地特工行為啊,還學會了拼字。

至於紙上的內容,因為和鍾進衛自己推測的差不多,所以他一點都不奇怪。

鍾進衛看完後又遞給早已等候多時的溫體仁,自己則回憶著是否在什麼時候有救過建虜的人,或者是其他什麼人,所以因為感激自己,就來給自己報信這些狗血橋段。

崇禎皇帝以為建虜不敢只留一部分兵在關內,和孫承宗所認為的建虜必定捨不得已佔領城池的意見相左。這其實很容易理解,因為他們兩人的分歧,在於他們對明軍軍隊和對建虜的不同熟悉程度而產生的。

這紙上的內容和孫承宗預計的差不多,建虜果然是退走,並留人守他們搶得的城池。

現在崇禎皇帝見主要的兩個涉及軍事的臣子已經看完,就開口問鍾進衛道:“鍾師傅,你怎麼看?”

“陛下,臣以為是真的,不但是因為這個報信的人已經報信過一回很有用的情報,而且這和臣在家鄉聽說的一致。”鍾進衛回答道。

“中興侯,你在家鄉就聽說這了?”孫承宗一聽鍾進衛的話,就奇怪地問道。

鍾進衛是說給崇禎皇帝聽,意思是在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