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部分

兩個故事都涉及了人性,所以討論到《論語》上的這個質字,一定要說怎樣才是人的本質,也是很難下定論的。如果質勝文,缺乏文化的修養就不美。 倘使文勝質便很可能成為書呆子。 學識太好的人,也很可能會令人頭大。 談學問頭頭是道,談作人做事,樣樣都糟,而且主觀特別的強。所以文與質兩個重點要平衡。另外他又說出一個道理來: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這是講到質與文以後,孔子說,人生來的天性,原是直道而行,是率直的。 說到這裡就很妙了,人喜歡講直,站在心理學的觀點來看,一個儘管很壞的人,但也喜歡他的朋友很老實,不但老實人喜歡老實人,連壞人也歡喜老實人,從這裡就可以體會到,人應該作哪一種人才對。 人都喜歡別人

321

803論 語 別 裁

直——誠實,即使他自己不誠實,至少對於老實人,肯上他當的,還是喜歡。 從教育上看,任何一種教育,都是教孩子要誠實,不要撒謊,可是人做到了沒有?不可能。就我來說,十幾年前,我有一個孩子還小的時候,每逢晚上,來訪的朋友太多,簡直沒得休息,有時感到很煩,有一天實在疲勞,也知道有位先生一定會來訪,我就交代孩子:“我去樓上睡覺,有人來訪,說我不在。”結果這位客人來了,我孩子說:“我爸爸告訴我,他要睡覺,有客人來就說不在!”

應該罵孩子嗎?

不應該,我們要求他要誠實,他講得很誠實,他很對,不對的是我們,那麼人到底應不應該率直?呆板的直,一味的直,會不會出毛病?這都是問題。 所以人生處世的確很難,有時候作了一輩子人,自己越作越糊塗。 但根據孔子的話,人生來很坦誠,很率直。 試看每一個小孩都很誠懇,假定在幼稚園發現了一個會用心機的孩子,那這個孩子大成問題,不是當時身心有問題,就是將來長大了會成為問題人物,但絕大部分的小孩都不會用心機。 不過人慢慢長大了,經驗慢慢多了,就“罔”了。這個“罔”字做什麼解釋呢?平常用到迷惘的惘,在旁邊多了一個豎心旁。 罔字的意義,代表了虛偽、空洞。“罔之生也”

,一個人虛虛假假地過一輩子。虛偽的人不會有好結果的,縱然有時會有些好際遇也是僥倖意外免去了禍患,並非必然。必然是不好的結局。這兩句話是說人天生是率直的,年齡越大,經驗越多就越近乎罔。 以虛偽的手段處世覺得蠻好的,但是結果一定不會好,縱然好也是“幸而免”。可是“幸而免”是萬分之一的事,這種賭博性的行為,危險太大,是

322

雍 也 第 六903

不划算的。

樓下黃金樓上人

說到這裡,孔子又轉了另一個道理,他認為要把學問作好,不是一件痛苦的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在教育上是一個大問題,世界上誰不想作好人做好事?

都想做。 有很多人知道應該怎麼做,道理都懂,可是做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前面我也曾經提到,許多人“看得破,忍不過。”比如說:算了吧!生活簡單一點吧!這是看破了,但到時候卻忍不過。 看到不義之財,第一個念頭是不要;多看一眼,眼睛就亮了;再看一眼,眼睛就發紅了。歷史上有個故事,是說三國時的管寧與華歆,管寧是有名的高士,後來他一生不下樓。 最初與他的同學華歆一起讀書,兩人一起挖地。 管寧挖到一塊黃金的時候,視黃金如泥土一樣地丟開了,看都不去多看一眼。 而華歆走去多看了一眼,才不再去管它。 就這樣管寧和華歆絕交了,或許有人會說管寧未免太不近人情。 但古代歷史記載簡單,事實上他們兩人同學,感情如此好,管寧已經觀察華歆很久了,再加上這一件事情,他斷定華歆是不安於淡泊的。 果然後來華歆扶助曹丕篡漢,成了千古罪人,雖然文章非常好,但是他變成了反派的文人,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小人之儒。 所以管寧當華

323

013論 語 別 裁

歆地位高了,他就永遠不下樓,意思是你雖然有了政治的權力,但我就不踏在你的土地上,這就是華歆看得破,忍不過的道理。還有“想得到,做不來”

,有許多事情我們都想得到,但做起來的時候,就硬做不來。 也就是說學問、道理雖然懂得,身體力行時,卻做不到。 所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對做學問必須養成習慣,一日不可無它。 第一篇《學而》中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