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6部分

中國的紡織工業發展速度是非常驚人的,這裡面也確實有法國紡織工業的功勞,和德國也有較大的關係,隨著中國紡織工業不斷進取到更高的級別,這種衝突也有蔓延的趨勢,這裡面最狠的問題莫過於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低廉。

在歐陽賡內閣的這些年間,中國的人均收入一直是持上升趨勢,每年都有5左右的穩定增幅,相比一戰時期大體提高了一倍,最低工資保護標準也逐年提升,但和美國、法國這些歐美傳統工業國家相比,中國的人均工資相對美法英還只是1/3的水平。

帝國在美國的六個城市對四千多名工人進行抽調計算,美國目前的工人平均月收入是在43。5美元左右,而中國則只有27。8中圓,農業領域,雙方的差距更大一些。

工資低對於出口的拉動作用還是很厲害的,但對於內需擴大則是非常不利的,帝國雖然在擴大內需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可帝國的問題確實是國家太大,人口太多,不是那麼好治理的。

只是就帝國目前的信託資產規模和中央黃金儲備水平而言,帝國抵擋國際經濟危機的能力還是很強的,宋彪也並沒有太多的擔心。

宋彪現在一個比較大的擔心倒是在上海,上海的目前則是地價過高,宋彪今天請張康仁過來就是要談論這件事,因為經濟繁榮,上海的信貸情況也比較膨脹,很多資本都集中在地產業中。

張康仁對這方面的情況還是比較瞭解的,就和宋彪在這裡商議了一番,相對而言,還是要儘快出**政策對上海的地產、信貸給予擠壓,收縮信貸,將一些泡沫擠掉,免得像當年的橡膠危機那樣因為一場危機將銀行都扯進去。

此外,宋彪也和張康仁討論了中央信託資產的處理問題。

這也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

除了蘇聯,帝國中央政府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政府,蘇聯是擁有國家的一切資源,那當然是不能比的,而帝國中央政府不一樣,中央的信託資產主要來源於四個方面,一是早期175項和125項的國家投資;二是帝國在一戰期間沒收的戰敗國國內及海外財產;三是帝國在一戰期間的金融儲備投資;四是帝國在一戰期間持有的外國債務。

這筆錢到底有多少,這個世界上只有四個人知道,宋彪、歐陽賡、張康仁和歐陽錫,其他人都只能知道各自負責的一部分。

帝國的信託資產主要由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中國國家信託儲備公司、中國國家投資銀行公司、中國工業控股總公司四家公司處理,也就是所謂的中信、中儲、中投、中控四大國營資本公司,四大公司又根據需要自身處理一部分業務,再委託外國銀行和國內銀行管理一部分。

中華帝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可又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國營公司,這本身就頗有點戲劇性。

這四大公司在分工上各有特點,中信公司負責海外資產管理,中儲負責維持國家戰略儲備,採取高賣低買的方式維持國內物價的穩定,中投負責國內外金融資產的專業投資和理財,以及預防國內金融危機的銀行接管業務,中控則是175、125項的產物,至今還持有兩百家大企業的股份。

即便不計算國內資產、外國債權和軍部餘額,帝國中央政府所持有的海外資產總額也高達57億美元。

基本到今年,中央政府持有的海外資產的大部分已經陸續撤出各國股市,如此巨大數目的資產就算是想要換成黃金也幾乎是做不到的,因為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這麼多黃金。

如果不能換成黃金,這些錢就只能繼續作為外匯留在海外。

大蕭條和一戰不同,一戰好歹還是各種物價暴漲,企業都賺有賠,大蕭條實際就是買什麼都賠本,就算是保留為外匯,那也有可能遭遇貨幣貶值的風險。

如果是換成國債的話,帝國幾乎在一瞬間就會超過法國和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法國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之一,德國畢竟欠著它那麼多的戰爭賠款。

這麼一大筆錢,每年光是收利息就有接近1/10的全國財政稅收,相當於1/5的中央財政收入。

今天正好和張康仁談起這個事情,宋彪就問問他有什麼好的想法。

張康仁沉默了一段時間,過了片刻才道:“要是不怕德國賴賬,用於在德國的信貸發放才是最穩妥的穩定高收益,其次還是要考慮法國和美國,法國和美國的國家經濟狀況還是不錯的,但臣下以為不妨多持有白銀資產。假如真的有1857年那種經濟危機,不妨乘機利用白銀資產規模逼迫一些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