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空英法的黃金儲備。
對中國來說,中國向英法等協約國出口軍需物資,這些物資直接變成英法等國的國債,而中國則以這些國債為擔保發行貨幣,維持國家經濟的正常秩序。
《協約國互保險條約》有兩個作用,一是將所有協約國聯絡起來相互承擔彼此的債務壓力,強化整個協約國在長期消耗戰中的堅持能力;二是排他性的保證了中國作為最大總後方和出口國的地位。
這個條約使得中國可以用較差但廉價的產品同美國競爭,同樣對日本也是非常有利的條款,但是中日都要面臨一個巨大的風險,那就是一旦有一個國家戰敗退出協約國,他們所持有的該國債務就很可能變成廢紙。
比如說俄國、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原本在理論上就屬於奧匈帝國,但又屬於自治國,戰爭爆發後就加入了協約國,結果慘遭奧匈帝國消滅,僅有部分陸軍退往阿爾巴尼亞維持海外政府,實際上也就將戰火蔓延到阿爾巴尼亞。
為了保證塞爾維亞能夠支撐住,協約國一方面強行干預希臘,逼迫希臘加入協約國,中國駐歐洲的軍隊也和義大利的部分軍隊轉移到阿爾巴尼亞,竭盡全力確保奧匈帝國難以攻佔,至少不能完全佔領整個阿爾巴尼亞。
所以說,戰爭就是為經濟服務。
雖然不能直接將大量英鎊、法郎和其他協約國債務轉變成真正可靠的黃金儲備,帝國還是在透過向中立國。以及英法德殖民地和拉美、東南亞國家出口商品,不斷增加帝國中央的黃金儲備。
日本也在積極的幹著這種壞事,乘著歐洲工業產品的大蕭條和德國對外出口的完全中斷,大肆出口廉價商品爭取市場,國際資本也大量湧入中國、日本和美國,進一步刺激了這些局外國家的戰爭繁榮。
……
1916年6月份,憑藉自己的經驗和在俄國的情報工作。宋彪已經可以確認俄國發生二月革命的條件基本成熟,俄國內部的混亂和也已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在此基礎上。宋彪在國內進一步加快了陸軍的增編工作,計劃將陸軍總員增加四百萬的規模,並且將第六騎兵旅至第十二騎兵旅擴編為整編騎兵師的規模。
國內外都以為皇帝即將正式參加歐戰。並沒有對此產生詫異和疑問,只有德國感到擔憂的派出密使前來遊說,希望帝國繼續保持現在的情況。
在歐戰的南線戰場,帝國已經在戰爭中證明了中國陸軍的作戰水平,即便是面對奧匈帝國的部隊也保持著一定的優勢,一旦超過兩百萬規模的帝國陸軍湧入歐洲戰場,對德奧同盟而言簡直是最糟糕的訊息。
身為皇帝和帝國中央國防軍最高總司令,宋彪並不想和別人解釋,在命令海陸兩軍繼續增編後,他很隱秘的安排一等參謀官郭玉遲組建北方參謀局。從事高度保密的作戰調查和備戰,自己則在宣政園裡過著一種近乎是離群索居的生活,一個人寂靜的盤算所有的作戰細節。
蘇俄紅軍在城裡初期的作戰實力並不是很強,但也不差,其能擊敗白俄軍隊主要是因為白軍過於分散和缺乏統一的指揮。而紅軍士兵的革命意志也確實是很高漲。…;
對帝國中央陸軍而言,擊敗蘇俄紅軍的最大障礙就是極端寒冷的天氣,特別是在這種極端寒冷天氣下的物資運輸和補給問題。
為了儘可能的讓北征的部隊在那時做好準備,宋彪在烏里雅蘇臺、庫倫、呼倫貝爾、佳木斯建立四大集訓中心,將多支主力部隊和52個新編團調至這一帶進行長期集訓,南方士兵則抽調到察哈爾、山西和陝北地區集訓。
在他的計劃中。最重要的集訓地顯然是庫倫,因為從這裡出兵就能迅速切斷俄國遠東鐵路,逼迫蘇俄紅軍遠征到西伯利亞和貝加爾地區同中央陸軍決戰。
宋彪從來不打無把握的仗,他準備親自在最寒冷的季節去蒙古最北端的地區體驗嚴寒,觀察布里亞特人和蒙古人的生活方式,以此建立一套全新的後勤補給體系。
不同的氣候環境和不同的地區,軍事的補給就有著不同的特點,不管是拿破崙,還是希特勒都沒有充分的考慮到這一點,與其說他們敗給了俄國和寒冷的天氣,不如說他們失敗於寒冷地區的軍事後勤工作。
在此之前,宋彪提前派遣北方參謀局的多批次情報人員,深入俄國蒐集更為完整的軍事資料和所需要的各種資訊,調查當地人的生活習俗和特徵,以及當地經濟情況、人口和地圖資料。
有很多問題都是小問題,卻可能讓百萬陸軍毀於一旦,比如說凍土層融化之後,火炮應該如何大距離的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