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孫見她又一副愁容,便又話鋒一轉:“我聽說智妙寺要辦大法會,薈賢樓早早就將素齋送上去了。”“咱們積香居今年才開張,不如咱們也準備些素齋明日送去,敬獻到佛前,算是聊表咱們的心意。”
“你要是怕明天見著那姓陸的,正好就趁此機會到香淞山上去走一走,散散心。要是想看法會,就住幾天再回來也行。”
“師父也沒個多的子兒了,這兩個打酒錢給你,拿去山裡頭玩,想吃的就吃,想買的就買。”
老孫說罷,就從身上掏出兩個銀鎳子,順勢放進芫娘手中。
芫娘定睛一瞧,頓時彎了彎眼。
這錢可夠打兩大壺金盆露了,放在手心裡沉甸甸的,她一下子就變得開心起來:“除過我爹孃給我過壓歲錢,我還沒收著過旁人的錢呢,謝謝師父。”
如今未知的事情太多,她忍不住想去智妙寺中拜一拜。更何況先前香凇山山洪,智妙寺的師傅們還收留過她,的確是應該去再捐些香火。
思及此處,芫娘便道:“我今夜就去準備素齋。”
老孫笑了笑:“明兒我僱輛車,叫紅芍跟你一起去。”
“不用了。”芫娘搖搖頭,“如今我也沒做活,店裡頭這麼忙,紅芍再跟著我,就更忙不過來了。”“有車伕一道兒上山也就夠了,等獻完表齋我就回來。”
“也好。”老孫點下頭,“你拿了主意,我都聽你的,店裡頭有我,你也只管放心。”
芫娘點點頭:“師父都陪我聊半天了,還是早些休息,明兒還要開張呢。”
老孫這才起身:“好,我這一把老骨頭了,如今坐一陣子確實累。”“你只管著把自己休養好,旁的都不必想,還有什麼事,你再跟師父說。”
“誒,師父你放心。”芫娘點點頭,將師父送回屋子,便轉頭往伙房裡頭去。
次日的食材,都是在前一夜就準備好的。
芫娘瞧著各種東西,心下很快有了打算,隨即圍好圍裙,利利索索地忙碌起來。只要心裡頭沒有什麼雜亂的念頭,單單純純為了做些好吃的東西出來,這世上所有的事情彷彿都變得簡單了。
她想得越多就越是慌亂,有時候好像簡簡單單也很好。
智妙寺的素齋向來不同凡響,更何況還有薈賢樓和旁的好些個酒樓帶過去的齋菜,積香居自然也不能敷衍了事。
芫娘拿水發乾花菇、冬筍、金針、木耳都切了丁,細細用菜籽油炒過,又加上麻油和淡鹽調味,便和成了餡料。這餡料不見半點葷腥,但各種蔬菜滋味各異,和在一起便形成了一種與眾不同的美妙口感,爽脆鮮香,回味悠長。
將這些餡料悉數用豆油皮裹起來,用香菜梗封了口。豆油皮都是積香居里頭自己煮出來的,一點豆腥味也嘗不出來,留著燉肉煮湯都是極好的。等一切都準備好,再將包子擱進籠屜裡蒸熟,包子便會變得晶瑩剔透,有幾分燒賣的模樣。
只要餡料的滋味足夠鮮,那便成功了一大半。拿著這包子細細咬一口,香味頓時氤氧滿口,實在不比那些裹了魚蝦雞鴨的差。
芫娘將豆腐皮包子裝了六大盒,又用口蘑菜心包麵皮兒的包子裝了六大盒,而後才回屋去安歇。
旦日一早,芫娘便將包子都裝上車,跟師父和紅芍打了招呼,朝香凇山出發。
山路上的樹都已經變得光禿禿了。
芫娘裹幾下自己的衣裳,又將車簾子上的縫堵了堵,才覺得吹過臉前的風小了一些。
夏天發了山洪的路早已經被清理乾淨修整一新。
往智妙寺趕去,一路都擱外順暢。
芫娘進寺拜了師傅們,才知道寺中為著準備大法會的場地,採買法會要用的東西,已經基本清空了。一切都是在為法會的熱鬧做準備。
芫娘連忙拿出帶來的包子,請師傅們幫忙獻在了佛前。
山中寒冷,這些包子放到法會也必然不會壞。
師傅們拜謝了芫娘,便請蕪娘入殿進香。
大殿中安靜肅穆,芫娘虔誠地磕了頭,像第一回那樣在菩薩面前許願。只不過這一次,她許下的願望變成了希望爹孃哥哥,還有身邊的所有人都一定要平平安安。
隨後,芫娘方退出殿閣,誰料才路過門口的香爐,她的步子不由得滯了滯。這裡有一股熟悉的香味,像極了昨日那假銀票上的味道。
芫娘不由得皺住眉頭:“師傅,敢問這裡頭插的香是什麼香?”
“是我們智妙寺裡專門禮佛用的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