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安城的秩序完全恢復,雖然繁華不如以前,但平靜就好,這就是普通人需要的生活。
子午村的全村人本來也隨大軍來了長安城內,隨著秩序的恢復,不適應長安生活的村民全部回了子午村,這其中也包括陳墨的父母。自給自足的小農耕時代收穫和耕種的時間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糧食的產量很低,這裡面有糧種問題,也有肥料、灌溉和天氣諸多因素。
陳墨能夠做的其實不多,只能是有限的幫助,比如改良一些灌溉問題,同時,他建議農民選擇不同地域的麥種進行混合耕種。雜交是一個最佳選擇,陳墨估計能夠增加小麥和一些作物的產量,至於增產多少卻是一個未知。
戰爭對民生的傷害很大,加上曾流行一段時間瘟疫,京師附近的人口數量明顯下降了不少,這讓人均土地急劇增長。對農民來說,土地增加是一件好事,但同時也是負擔,在牲畜缺乏的狀況下耕種起來更加艱難,現在需要的是官方的鼓勵。
孟淑妃巡視民間的意義就在於這種鼓勵,長安的駐軍現在有限,幫不上太大忙。士兵也就是在距京師較近的地方幫助農民改良一下水渠,以利於灌溉,耕種還要靠農人自己。
出行的隊伍很龐大,除了眾多的保護者是一種必須,但絕不華麗,眾人乘坐的都是最普通的馬車,穿的都是普通衣服,哪怕是孟淑妃都是如此。
很多農人都見過這位極度親民的淑妃,孟淑妃帶領百姓和士兵在長安城外給人留下的印象太深,救濟災民,鼓勵秋收,兵圍長安從來沒有缺少過她。農人的尊重絕對出於真心,華夏百姓從來都是勤勞而質樸的存在。給自己尊敬的淑妃送上一束新鮮的蔬菜,幾個禽蛋都給人帶來無數感動。
京師的官員很有限,地方完全處在一種自制狀態,在這種狀態下,鄉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孟淑妃到民間視察農耕,許諾減免糧賦,她的親力親為極大促進了農人的積極性。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半個多月,儘管不用幹什麼農活,但同樣很辛苦,孟淑妃毫無怨言。好在天氣一直不錯,不冷不熱,孟淑妃一直存在的神經衰弱症狀也因此減輕了很多,讓陳墨很是欣慰。
“大郎,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要去商州一趟。”
剛剛回宮,想不到一向喜歡安靜的孟淑妃提出這樣一個要求,讓陳墨有些納悶。
第175章 不知道
商州距離京師並不遠,只有兩百里,但身份特殊的孟淑妃這時候去商州可是一件大事。
“淑妃定是有什麼事情,微臣願聞其詳。”
孟淑妃最近的情緒很好,現在,陳墨髮現她已經眼含熱淚:“父母及家人都在商州。。。。。。”
陳墨想起來了,孟淑妃一家人正是在商州被害,這是要去商州祭奠家人,順便把遺骨帶回來。
“淑妃節哀,微臣親自陪淑妃去一趟商州。”
百事孝為先,這種事不能阻擋,孟淑妃的悲慼感染了陳墨。這位不幸的淑妃很不容易,一家人只剩下她和一個孟盈。之前時時刻刻都有生命危險,她挺了過來,還為這個國家做出了榜樣,絕對是一個難得的賢妃。
“商州刺史穆同派人給本宮帶來訊息,他準備重新安葬父母及家人,我想。。。。。。”沒說完,孟淑妃的眼淚已嘩嘩落了下來。
等孟淑妃情緒穩定下來,陳墨問道:“微臣這就安排,請問淑妃何時起程?”
“全憑大郎,越快越好吧。”
“淑妃不要過於悲傷。。。那就三日後如何?”陳墨躬身施禮。
告別孟淑妃,陳墨立刻到了皇城。
商州的情況他要了解,商州刺史穆同這個人他也要了解。京師中沒有什麼大官,他只能求助於吏部官員了。吏部主事陸偉和陳墨很熟,這位老主事知道的事情多,正好回了京師,陳墨正好求助於他。
雙方客氣一番對坐,陳墨立刻就問:“請問陸主事,可瞭解商州刺史穆同這個人?”
陳墨官職不高,可他是京師現在真正的掌管者,陸偉很恭敬:“穆同是進士出身,曾任華陰令,後來走田令孜的關係才得到了商州刺史這個位置。至於為人,聽聞很是望勢,不是什麼淳厚之人。”
明白了,田令孜失勢,這個商州刺史穆同想要討好孟淑妃,這明顯是害怕被秋後算賬。
“商州駐軍兵力如何?陸主事可否清楚?”陳墨繼續問道。
“商州地處山中,土地貧瘠,山民生活清苦,素來兵事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