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諂呔�牡�1、3兩師和第十九軍的第1、2兩師在夏威和胡宗鐸指揮之下,從棲霞山向東進攻,沿鐵路及江邊前進,目標為龍潭、鎮江及青龍山、黃龍山的孫軍陣地。何應欽指揮第一軍的第2、22、14師的一部,從東陽鎮出發,會攻龍潭。
此時,孫軍已渡江的部隊,和棲霞山等地潰敗下來的殘部,都聚集到龍潭一帶,約6萬多人。他們依據龍潭以西的黃龍山,以南的青龍山、虎頭山,和東面的大石山、雷台山等有利地形,恃險以待。孫傳芳駐節水泥廠,親自督戰。由於這次南犯為孤注一擲之舉,孫決心破釜沉舟,背水為戰,故下令將所有運兵南渡的船隻一律調回,開往北岸,統由長江北岸的大刀隊看管,以示有進無退。可是當南京各軍一發動反攻,孫軍就支援不住,放棄龍潭,退守山隘,陷於三面被圍的困境。
對南京方面來說,這一仗也為存亡所繫,對李宗仁來說尤其如此,倘若兵敗,不要說日後逐鹿中原,就連廣西老家也回不了,所以他橫下一條心,要與孫軍作殊死戰。龍潭戰役開戰後,雙方均以主力拼殺,打得崖裂土翻,日月變色。龍潭周圍幾十裡地,炮火連天,煙塵蔽日。當時,海軍總司令楊樹莊態度不明,白崇禧主動打電話給楊,裝作若無其事,不但對楊絲毫不加責備,反而對他諸多激勵。白告訴楊樹莊,北軍已佔龍潭,命他開出艦隊,守住渡江口,切斷孫軍後援和退路。白並強調:“孫之勢力終必被殲,海軍如不努力,將來一定要追究責任。”在白的壓力下,楊樹莊派出通濟艦到鎮江,但作戰仍不甚積極。於是白派潘宜之在鎮江帶了一班憲兵登艦,押了艦長李世甲向龍潭開去,從背後炮擊孫軍。其他軍艦見通濟艦出擊,也紛紛行動起來,孫部的後援被截斷。結果楊樹莊和李、白共同作戰到底。這樣,白崇禧由東而來的增援與李宗仁、何應欽指揮所部對龍潭的反攻,形成夾擊之勢,孫軍雖據險頑抗,但經數日鏖戰,此時已漸感不支,退守山隘。雙方主力血戰竟日,龍潭終於被奪回。31日清晨,退到江邊的孫軍組織反撲,來勢極為猛烈。此時白崇禧、何應欽已抵達龍潭督戰,孫軍死傷慘重,企圖退卻。來自東、西兩面的南軍合力進逼,將其壓到長江南岸邊,不及渡江的4萬多孫軍被包圍繳械。孫傳芳倉皇登上小汽艇逃命,僅以身免。所部“十萬大軍”除少部得保殘命,逃到北岸外,大部被殲。降兵押解南京時,分四路縱隊前進,排頭已抵南京城郊,排尾尚在龍潭。孫傳芳此次傾巢南犯,血戰七晝夜,全軍覆沒。經此打擊,從此絕無再起可能。龍潭戰役之時,正值蔣介石下野之後,南京政局混亂、人心浮動之際,李宗仁、白崇禧以傷亡8000多人的代價,力挽危難,打敗孫傳芳,大獲全勝。
對於龍潭戰役的勝利,事隔幾十年後,白崇禧在回憶錄中說:“龍潭之役在北伐大業中是最重要一仗,因為勝利了才能西征消滅唐生智之反動力量,才能遷都南京,穩定國內政治局面,促使徘徊觀望之友軍加入革命行列——如閻錫山之北方軍在龍潭戰役前便與革命軍有聯絡,但畏於奉軍遲遲不敢明白表示態度。龍潭戰役之勝利對奉軍是一大威脅。閻鑑於革命之趨勢,很快便附和了革命軍。如果龍潭之役失敗,不但江、浙、閩、贛、皖五省重歸孫傳芳,唐生智之勢力一定高漲,其他抱遊離態度之友軍,更遠離革命軍。如此,革命軍能否再回廣東重整旗鼓,便是一大問題。所以說,龍潭之役是北伐大業成敗極大之關鍵。”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控制南京特別委員會(1)
棲霞、龍潭一戰,南京轉危為安,李宗仁的聲望如日中天。李宗仁見局勢大變,陣腳站穩,越發雄心勃勃。原來李宗仁表示擁汪,力促寧漢妥協,只不過是迫使武漢唐生智軍隊停止東下,以對付津浦線上的孫傳芳和張宗昌。李宗仁早就鄙視汪精衛的人格,認為汪“真正的個性,則是熱衷名利,領袖慾極強,遇事又躁急衝動。欲達目的,既不擇手段,也不顧信義。每臨大事,復舉棋不穩,心志不定”,“不能負實際責任”。因此,打敗孫傳芳後,李、白便轉而排汪。
汪精衛在蔣介石下野後,以為自己可以穩坐第一把交椅,國民黨領袖非己莫屬。他宣稱:“中央黨部與國民政府,都只有一個。”“我們堅持我們的主張,務必達到提高黨權的權威。”“武漢政府要搬到南京去。”“將來軍隊的分配,都歸軍事委員會決定。” 9月5日,得意洋洋的汪精衛攜同陳公博、顧孟餘等一行如約啟程來寧柄政時,城中卻貼出不少反汪標語。李宗仁表面做著“迎汪”的準備,暗中卻積極籌謀對付的辦法。因為此時寧方